标签:
证券/理财 |
分类: 企业家对比 |
可把中铁看做特殊的创业型公司
中铁上市前后,实际上是站在政治与市场的分界线上,中铁上市之前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其实不需要专业人士刨根问底的诘问,普通人不需要借助专业的财务分析也能感受的到,但它本来就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化经营的公司,比如庞大的企业冗员它就不能随便根据业务需要推向市场,对传统国企有过了解就知道,这不是哪个企业领导人的领导能力问题,而是体制问题,更是政治和社会问题。
从政府的角度,对中铁这一类的公司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先把它的体制理顺,即先市场化改革,达到完全的上市要求之后再上市,二是通过上市推动企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对第一条路径,小国企可以,对于大型国企,在资本市场的大量功能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单独去推进更容易导致国有资产流失(比如搞MBO,引入战略投资者,私募等)。那么通过上市推动企业体制的市场化改革实际上是非常时期、非常事情上的一种非常举措。当然如果中国的潜在上市资源更丰富的话,中铁的改革可以做的更从容些,而现在给人的感觉是,在海外蓝筹公司回归已经的资源已经被充分利用的情况下,更多的能够吸收资本流动性的上市资源并不丰富,中铁这样相对处于行业景气度、市场地位具有明确预期的公司就被特殊处理推到了市场前沿。
而且这一路径也已经得到了大量验证,比如从中移动、中石油、国航等通过上市获得脱胎换骨的改变的国字头公司身上就更感到这种变革的力量。现在回头看,可以说这些公司首先在海外上市实际上是“贱卖”了国有资产,而事实是即使那样的价格国内资本市场也难以承受。现在在国内资本市场至少从热度上已经起来之后,国内资本市场已经有能力也应该有机会来分享国企变革的潜在增长价值了。
中铁的投资价值不只在国内铁路改造提速、城市轨道交通大建设这样的行业投资价值,也不只在做为亚洲最大的建设商这样的行业龙头地位,更在于上市前后,公司治理结构的改变对内部管理的优化。这是比回归的中石油、中移动所拥有的更大的隐形价值所在。因为中石油、中移动已经经过了资本市场的洗礼,并在股价上反映出来了。中铁的IPO定价中肯定包含了一部分这种潜在的优化价值,但没有得到显化与反映的部分应该更大。当然风险也在于,上市之后资本市场的动力和压力能否透析出公司内部的管理痼疾,这时候公司的管理层就变得很关键。
创业型公司有潜在的高成长价值,但是也有比较大的风险,如百度、新浪这样的新经济创业公司,能抓好了就可以获得几倍几十倍的投资回报,但是抓不好也可能会血本无归。而投资体量巨大但内部提升潜力更大的国企改革,尽管也同样存在风险,相对来说比创业型的小公司反而要小。
个人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