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证券/理财 |
股市风险教育去又来
对“5.30”之前的政策面环境进行回溯,可以发现进入5月份之后来自官方的风险和泡沫的声音开始逐渐增大,最正式的应该说是出台的“结构性泡沫”的报告,认为部分垃圾股存在存在被恶炒而被泡沫化的状况,其后陆续有被市场认为比较温和的调控政策出台,但都难以抑制股市加速上涨的趋势,最终在“5.30”出台印花税上调以迎头痛击的方式让股市经历了一波大的调整。
这一波上涨在创出新高特别是在突破5000点大关之后,泡沫之声同样开始逐渐增大,拉动股指快速上扬的动力尽管由垃圾股转向蓝筹股,由散户转向基金,但短期的快速上涨,业已高企的市盈率仍然难免泡沫化之嫌。从深交所报告、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再次强调要加强投资者的风险教育看,泡沫化的结论显然得到了管理层的认同,并开始产生新的担心。而央行打破原来在周末出台货币调控措施的方式,似乎也在向市场急切的表达希望抑制资产泡沫进一步膨胀的意愿。
所以如果和5月份的市场状况进行类比的话,现在大约又到了当时的5月中下旬时期。管理层以风险教育、舆论引导、温和的市场化调控措施出台先行,期望市场能够听得懂并得到响应。
显然和5.30之前相比,由于发行特别国债、国有股减持、IPO提速、港股直通车开通、大盘红筹回归等已经都处于可操作的状态,管理层能够利用的手段要比5.30之前更趁手。而市场在经过了“5.30”棍棒式的教育之后,自然也不应该这么快就忘记管理层调控股市的决心和能力。另外相对于散户的无组织无纪律,由基金主导的市场也应该更多一点理性和观察气象变化的能力。
所以尽管突破5000之后,股市又到了一个需要调整的时期,由于市场和管理层两方面的进步,相信不会再形成“5.30”那种对抗性博弈的局面,而是在一种彼此的理解和认同中以相对温和的方式完成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