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技企业面临两难抉择

(2007-07-24 12:49:13)
分类: 管理见解
 

科技企业面临两难抉择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秦合舫 2007-7-23 9:55:19

编者按
  在信息时代、科技时代等大趋势浪潮下,置身其中的科技型企业却增长乏力、发展受限。这是观察最新的全球500强榜单发现的一个奇怪现象。其中有哪些原因?B5B6版将对此进行解析。
 
  在IBM和惠普还在争议谁是科技企业老大的时候,科技型企业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已经出现了整体的滑落,在最新出炉的财富500强排行榜上,零售巨头沃尔玛继续高歌猛进,以3500亿美元的营业额重新夺回了首席的地位;能源企业借石油等资源价格大幅度上升继续在排行榜上占据重要地位;金融、汽车类企业越做越大,而科技类的企业在什么位置呢?顺着排行榜向下找,营业规模916亿美元的惠普位于41位,营业规模914亿美元的IBM位于42位。而在几年前,咸鱼翻身的IBM还曾经在500强的十大公司之列。再向前看30年,蓝色巨人的位次还要更靠前。Dell更是从88位跌出百强。


成本控制成为科技类企业的主流导向


  在互联网浪潮风起云涌的世纪之交,《财富》杂志曾经预言,电脑软件等新技术类企业会发展迅速,逐渐取代石油、汽车等老牌企业在500强中的地位。但几年过去,排名结果却相反。
  如果说单纯根据营业规模排名不能反映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的话,其实在盈利性和成长性等企业发展指标上,科技型企业的表现更不乐观。如果留心一下就能够感到,科技类企业特别是IT行业,近几年更多的是和下滑、裁员、动荡、亏损这些负面词汇联系在一起。和高科技行业相伴随的高风险、高投入比较,并没有获得对等的高收益。
  反观国内企业中也同样存在这样的状况,曾经的高科技企业要不红火几年就沉寂下去,要不就是永远长不大的小企业,即使如联想、方正这些做到一定规模的企业,也是赚起了辛苦钱,远没有一些传统行业活的滋润。
  所以我们就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本来是最讲究创新的高科技行业,反而打起了最凶猛的价格战。效率、流程、成本控制反而成为了这些企业的主流导向。
  这不仅让人产生疑问,起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以信息技术为龙头的科技浪潮是否已经进入了尾声?以效率和成本控制取代创新已经成为科技类企业不得不面对的宿命?


创新在低成本追求中迷失?


  早在2003年,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G. Carr)在《哈佛商业评论》发表了《当IT的战略优势成为往事》的文章,他认为:由于信息技术本身的成熟和普及,对于一个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来说,试图通过建立信息技术上的差异化的专有技术而获得战略优势的努力将越来越不可能,既然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易得性但是却必须拥有的基础成本,企业的占有方式就从追求独特性转为了追求效益性的低成本。
  传统企业的这种“低成本”的追求转化成了对科技型企业成本上的压迫,把视创新为生命的科技类企业推向了提高效率的赛道。
  在这种情况下,科技企业自身实际上面临着一个两难选择:如果不加入这个效率竞赛,企业现在的生存和赢利能力就会受到压迫。但如果把企业彻底转变为一个追求效率的公司,则可能完全稀释掉企业内部的创新文化和创新土壤,在新一轮的技术竞赛上落后。
  好的企业领导者,需要能够制定出一个让公司在两难选择间维持平衡的战略。索尼规划了未来,却在当下的竞争中失利,而摩托罗拉赶了今天的时髦,却削弱了公司长期发展的优势。
  摩托罗拉作为无线通讯技术的先锋,同样是在行业技术变革处于暂时的稳定期,遭遇到强烈的竞争之后经营业绩滑坡,开始启动变革,请了一个外部人埃德·詹德担任CEO,以期彻底改变公司内部的发展惯性获得新生。在最初的两年里,詹德不负众望,给持重的科技巨头穿上时尚的外衣,一度在“HELLOMOTO”的音乐声中让摩托罗拉成为市场的引领者。但时尚之花开时鲜艳,却寿命短暂,在市场最初的惊讶与新鲜过去之后,反留下一片狼藉。最新的消息表明尽管全球手机市场仍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但摩托罗拉的欧洲和亚洲业务却不尽如人意,今年第二季度已经被三星电子超越了,滑落至全球第三位手机厂商。
  一位刚刚离开MOTO的员工对此表示:现在摩托罗拉缺少了以往的内涵和文化。仅单纯追求时尚和营销不是王道,就像是饮鸩止渴。
  另一个例子是关于惠普的。2007年初惠普超越IBM成为世界最大的IT公司。“成本杀手”马克·赫德宛似老迈的“科技贵族”惠普的救星,让一个饱受非议的公司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赫德声名鹊起。从惠普中国市场的一些做法可以窥见惠普变革的思维:价格战、成本控制、渠道开拓这些流程型企业的做法逐渐在惠普的身上占据了主流,尽管惠普也还在说创新,但专利数量的下降表明一个追求成本控制和效率的企业很难两者兼顾。
  美国的一位未来学家对50年后的世界10强做了一个占卜式的预言,在2054年的世界10强中,由今天的高科技行业发展起来的公司将占据其中的一半席位,那时候的世界公司之首是一家叫Amazonbay的基于互联网的零售公司,营业额突破10万亿美元。同时将有一家从事生命科学的中国生物公司位列世界第四大公司。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