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什么限制了股市扩容速度?

(2007-06-01 17:30:11)
分类: 宏观观察
 

是什么限制了股市扩容速度?

 

华生教授把股市过热的原因归结为供求关系,认为人民币升值、流动性过剩、银行利率低固然是推动股市走牛甚至过热的客观因素,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完全可以通过股市扩容通过供求关系来调节股市热度。在所有建议修正资本市场热度的建议中,都包含加快股市扩容这一条。

和房地产市场热同样的原因,一级市场的政府垄断是市场无法自我调节的内在根源。但是房地产一级市场供应受限还有大家都可以理解的原因,就是我们国家土地资源短缺,因为要实行“世界上最严格的土地供应制度”。而股市外明明有大量企业需要通过资本市场化解资金短缺,一边是“求资若渴”,而另一边是投资热情高涨,可以说是“干柴烈火”,就等着“金风玉露一相逢”呢,是什么隔断了这“美好姻缘”呢?

既然场外人士都看的出来的简单逻辑,我们没有理解怀疑证监会和管理层就故意要当“王母娘娘”,非要把牛郎织女给人为隔开。况且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还是本届政府的一个重要目标。

我认为可以归结为三个因素:第一是效率,第二是标准,第三是信用。效率和标准两条的内在原因也可以归结到信用。

短期原因,可以认为管理层对股市有冷转热的变化之快始料不及,因为在动刀股权分置改革解决历史痼疾的同时,没有同时(或者说更充足)准备好大量后备资源来匹配后股改时代的投资需求。导致因阶段性的供不应求而产生市场过热。

一些具有良好投资潜力和发展前景的公司可能正走在IPO或回归A股的路上,但车多路窄,造成堵车,这反映的是现有上市和融资通道的效率问题。从好的方面说,可以认为监管当局更负责任了,严格审批是为了避免“萝卜快了不稀泥”,从不好的方面说,可以认为是老旧的“道路”已经不能适应现代资本市场“高速列车”的需要。

更深层的原因,则应归结为标准,就是无论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由于各种历史原因以及其他因素的制约,要成为符合资本市场需要的、具有成为一个公众企业所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在标准上都有比较大的差距,所以就存在一个矛盾:要不就是把一些还没有真正完成转换的企业匆忙上市,给以后的管理带来隐患。要不就是只能相对缓慢的等待。

再进一步,我觉得最根本的制约是信用。资本市场本来就是一个信用市场,没有信用的市场交易成本会非常高,这一点在一般的商品市场上也会有体现,但在资本市场体现的尤其重要。而现在无论政府信用、公司信用、市场信用、个人信用这些资本市场中的基础要素都还非常薄弱。这次财政部在提印花税上搞突袭,有点“以暴制暴”的味道。效果立竿见影,但也会对市场整体的信用基础形成冲击。如何把握短期效果和长期建设之间的平衡,是对管理层提出的更高挑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