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战略思维 |
中印软件产业的差别在哪里?
网友:不知道你有没有对中国软件产业的分析,怎么看待与印度的差距,我们欠缺更多的是凝聚力?还是制度的完善?....
我的认识:
我没有专门的研究过中印之间在软件产业上差距原因何在,考虑了一下,形成下面的想法:
在现在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下,一般认为,中国形成了在产品制造外包方面的优势,所谓世界的“制造车间”,印度形成了在软件外包方面的优势,所谓世界的“办公室”,形成这种格局的原因,有双方在一些基础资源起点上的不同,如香港、台湾、新加坡这些和中国大陆的渊源比较深的地方制造产业向大陆的转移,中国所具有的大量廉价的劳动力。而印度由于语言上的优势,更容易和西方国家在软件产业上实际对接。
由于产业转移起点上的不同,逐渐就会形成路径依赖,即在马太效应、规模效应、经验效应等综合作用下,形成强者愈强,带动本国资源更多的投向具有相对优势的产业,从而建立起产业优势。
所以如果说中国软件产业和印度的差别所在,应该说主要是在接包能力上的差距,而这个差距来源于起点上的不同,也来源于长期的积累。
从另一个角度,也可以说印度的软件业类似于中国的制造业,我们已经善于承接标准化制造业务,而印度善于承接标准化软件外包业务。
制度上,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力肯定是对中国软件业的一个严重制约。有提议正版软件应该把价格降到盗版软件的价格从而打击盗版,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正版软件实际上不但承担研发的成本,而且承担开发的风险,可能开发的10个软件只有5个可以赚钱,且只有一个能够市场畅销,但是盗版却不但不承担研发成本,而且只针对畅销产品向市场铺货。如果不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对盗版进行抑制,单纯的市场行为很难有所大作?/p>
当然现在也有一些新的措施可以采用,比如在线注册升级,软件免费,服务收费等,可以适当在盗版问题暂时无法解决的情况下,给软件开发公司提供新的利润空间。
中国软件产业更主要的问题在于,如果做外包,我们在标准化管理方面还做的不够细致,所以速度、质量上不去;如果做自主研发,我们对从需求到产品的转化理解上还不够深。因而除了项目制的配套软件开发之外,产品化的软件开发难以形成广泛市场影响的产品。另外,在产业机制上,如何把商业模式、研发模式、投资模式、管理模式相结合,还没有探索出一个成熟的道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