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必修上册第五单元《乡土中国导读课》微课教学设计
(2022-08-13 15:29:34)| 分类: 文化热点 |
教学设想:
作为导读课,我设想带领学生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出本书,再尝试从三个关键词角度带学生走进作品,主动思考,深入理解作品内容。
教学目标:
1.消除经典与生活的的障碍,培养学生阅读《乡土中国》的兴趣。
2.联系现实,丰富阅读体验,提升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乡村变化,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阅读《乡土中国》的兴趣
难点:透过乡村变化,理解中国“根”文化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任务一
姓氏激趣——寻根
教师姓氏——陈姓溯源:
周武王灭商建周,找到舜帝的后人妫满,将长女嫁他为妻,封他在陈建立陈国。后代子孙便以国为姓,尊陈胡公为陈姓得姓始祖。
周武王之所以把长女嫁给妫满,是因为周王朝实行分封制,其基础是血缘关系。血缘关系能将家族的人紧密联系在一起。据说,陈胡公作为周武王的乘龙快婿,常被周天子派去征战,他是臣子,也是家人。
思考:什么是血缘?
(学生自主回答)
展示学者解读:
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
血缘,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
大体来说,血缘社会是稳定的。
这段话说得简洁,又一针见血,他告诉我们,血缘就是一个家族——根。这位学者是费孝通,这段话选自他的《乡土中国》。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费孝通和他的《乡土中国》。
(学生体会理解)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寻根热情。
任务二
触摸《乡土中国》关键词:情怀
1.解读题目——乡土
2.解读乡土情怀
(1)思考
你能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描述乡土情怀吗?
(2)总结
为什么人们执着的依恋土地呢?我们看费老的解释:
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老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
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
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是一个传统社会,更是一个乡土社会。土地是我们民族的根和血脉。
(3)探究
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拥有共同记忆,却拥有不同语言。
你还会说自己家乡的方言吗?
(4)追因
很多离开老家漂流到别地方去的并不能像种子落入土中一般长成新村落。他们只能在其他已经形成的社区中设法插进去。
他们不被视为自己人,不被人所信托。
——《血缘和地缘》P136
方言,能让我们获得安全感。方言,是我们对乡土的依恋,是最真实的乡土本色。
2. 内容提示:《乡土本色》
《乡土本色》是《乡土中国》的第一篇文章。费孝通先生把他的乡土情怀具体化为14篇文章,同学们打开目录,根据章节题目对内容进行分类。
(学生阅读、讨论,分类整理章节内容)
【设计意图】提升学生探究能力,培养发现问题的意识
任务三
1.人物品格
费孝通:弃医从社,决心用社会科学去治疗社会的疾病。
他给自己定下了一生的目标:了解中国的社会,依靠自己观察的最可靠的资料进行科学研究,去治疗来自社会的病痛。
这是他的情怀,也是他的隐忧。
费孝通曾经在开弦弓村实地调查,接触到了真实的中国乡村。他清晰地认识到中国农村社会问题很多。
(1)思考
你认为中国农村社会有哪些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2)探究
乡土常常被贴上落后、愚昧、迷信、丑陋的标签,你能举一些例子并说明其中的原因吗?(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3)追因
譬如驱鬼,实际上却是驱除了心理上的恐惧。鬼有没有不紧要的,恐惧却得驱除。
——《从欲望到需要》P155
新的环境发生了,人们最初遭遇到的旧方法不能获得有效的结果,生活上发生了困难。
——《名实的分离》P145
(学生诵读理解)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
2.人物经历
费孝通要解决这些问题,他不仅自己研究,还在课堂上讲授。
《乡土中国》是先生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的“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他说要“引导学生敢于向未知的领域进军”,能有“新的意义”。老师将其理解为:希望
先生曾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尝试着回答作为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
比如我把住处经常迁移的美国城市居民和中国传统的市镇和乡村的居民相比较而以“没有鬼的世界”来表明美国社会的特点。
一个缺历史的国家是不明白鬼的重要的;一个有历史而忘记了鬼的国家是没有出息的。
(1)思考:如何理解鬼?
(2)总结:他认为中国的传统市镇是有传统的,而美国作为一个移民国家是没有传统的。
传统,需要继承。传统,也面临着挑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
任务四
结语
1.内容总结
本节课,我们从三个关键词的角度对《乡土中国》进行了初步了解。
这三个词语,也可以理解为概念。这种学习方法,也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概念法——
从具体事物中提炼概念,在具体事物中去核实,去理解中国的具体社会。
这也是我想介绍给大家的一种阅读方法。
(学生理解总结)
2.经典分享
当一个作家从内心归属于一片土地时,他的血液里就流淌着那片土地的精神,而那片土地所传达给他的某种特殊启示,将凝聚成这个作家赖以表达的字符。也正是对土地的眷恋和心有所属,他的文字才能从容不迫和富有个性。
(学生集体诵读、领悟)
3.寄语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费孝通寄希望于自己,更寄希望于当时的青年和现在的我们。
让我们,不忘初心,有所坚守。读懂乡土中国,关心粮食和蔬菜,不忘昨日的来处,看清明天的去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
作业
1.推荐阅读:费孝通自述《最后的士绅:我的家族往事》
2.通读全书
板书设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