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招谁惹谁是个伪问题
不少人喜欢以“招谁惹谁”入题写文章,或抱怨或发牢骚或打抱不平。曾见过“河南人招谁惹谁了”、“我们80后招谁惹谁了”、“美女招谁惹谁了”、“
中医招谁惹谁了”、“华为招谁惹谁了”、“刘德华招谁惹谁了”,今天又在网络上看到一篇博客文章《我们公务员招谁惹谁了?》。您别说,看了这篇妙文,我还真的长了见识,明白了许多以前不知道的事理。
我原来以为,公务员队伍中只有一部分是社会精英,还有一些人素质很差,与精英称号无缘,现在看来我错了。这篇文章的作者说,整个公务员队伍都是社会精英,因为“仅仅从每年的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和报考比例(应为“录取比例”——但愿是这位“精英”的笔误)就可以推断出来,公务员是优中选优的”。哦,报考的多,录取的少,就能说明录取的都是精英,判断方法竟然如此简单快捷,我以前为什么就没有想到呢,真是笨蛋一个!
我原来以为,公务员的工资处于社会中等偏上的水平,今天才知道“公务员的工资长期并会一直保持在中等偏下的水准,这和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工作能力截然相悖的”。真是太不公平了,人家社会地位高,贵为“精英”,又有“工作能力”,怎能如此亏待呢?难怪作者要抱怨国家人事部“没有借立法为公务员建立任何谋取个人利益的渠道”。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的现状,我强烈建议,人事部应该借立法之机,为公务员谋取个人利益,规定公务员工资每年上涨50%。虽然教师们会嚷嚷,要与公务员享受同等待遇,但他们的地位怎么能与“手中间接掌有国家的权力”的公务员相比呢?真是!
我原来以为,公务员的工作很轻松,上班就是“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现在才知道我误解他们了。人家公务员“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工作压力大、人手少、任务重”,“起得比公鸡早,吃得比麻雀少,干得比骡马累,睡得比蝙蝠晚”,导致有的公务员“过劳死”。哎呀,这真是天下第一苦差事,比山西黑砖窑的奴工还苦呢。不仅苦,而且有风险,弄不好还有可能付出生命的代价。为了保护公务员队伍的健康和安全,我坚决主张,停止精简机构和人员,让他们继续人浮于事,悠哉游哉,永远享受“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的待遇。
我原来以为,大学毕业生如过江之鲫去报考公务员,是为了找一份轻松稳定地位高待遇好的工作,是为了当官发财,现在看来我这人太没觉悟,太俗气了。你看,公务员待遇那么低,工作又那么辛苦,那么劳累,还有风险,这何谈轻松,哪来享受,人家是在为人民服务,是在付出,是在奉献呀。大学毕业生报考公务员,
是在向艰苦岗位流动呢。“越是艰险越向前”,这是什么精神?这是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应该大力提倡,因此我建议,像大学扩招一样,来一个“机关扩录”,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加公务员名额,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到公务员这个既艰苦又有风险的岗位去接受锻炼,经受考验。
我原来以为,公务员多少都有点特权,比如,能够利用自己的身份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买东西。现在才知道我又错了,“公务员也是经济理性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别人花2块钱能买到的东西,公务员也只能和人家一样花2块钱,没有任何特权”。也怪那些“奸商”,人家公务员找你买东西,是看得起你,是给你面子,你怎么就不会来事呢?多优惠一点,或者,干脆不要钱送上门去,你今后遇到麻烦找人家办事时,怕他不睁只眼闭只眼啊?
我原来以为,所有的公务员在捞不到特权时还会监守岗位,为人民奉献一辈子,现在看来还是我错了。这位自封“精英”的公务员已经承认,没有特权,“也许这就是现在公务员人才流失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他警告我们,“根据某公司调查,公务员超过半数想跳槽”!
读到这里,我才明白,公务员招谁惹谁是个伪问题,原本没有人说公务员招谁惹谁,是有的公务员要拿这个话题说事,抱怨人民没有给他特权,没有给他“精英”的经济待遇,没有给他发大财的机会,再这样下去他就要“拜拜”,就要跳槽去闯市场了。
谢天谢地,终于有公务员想到通过市场来实现自身的价值。用这位“精英”的话说,现在整个社会人才充分流动,人才可以按照市场需求定价,他的话我举双手赞成。既然自以为是一个人才,又不满足目前的待遇,那你当然可以走人,到市场上去,把自己卖一个好价钱,哪儿出价高到哪儿去,何必耗在机关里,占一个编制,一边假惺惺地高喊为人民服务,一边又可怜兮兮地巴望着得到特权,那才真叫累咧!
附:我们公务员招谁惹谁了?
最近在职硕士报名过程中居然发现MPA的报名费居然比MPACC,MBA,工程硕士,教育硕士等等专业硕士高了80块钱。难道是MPA和其它几个在职硕士考试需要更高的成本吗?显然不是吧?
最近网络上一直在讨论公务员打太极事件,大家的批判多于对广大公务员群体的人性关爱。
公务员怎么了?我们又招谁惹谁了?
稳定、健康、学习、进步的公务员队伍肯定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为进一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设和谐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而现在很多状况并没有显现出“21世纪什么最可贵,人才最可贵”来.
公务员队伍是社会精英。在这里我们抛开精英理论和精英意识不讨论,仅仅从每年的国家公务员报考人数和报考比例就可以推断出来,公务员是优中选优的。而公务员的工资长期并会一直保持在中等偏下的水准,这和他们的社会地位和工作能力截然相悖的。教师的权益有教师法第二十五条明确规定,教师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可公务员法并没有对公务员的工资进行明确定位,而且也没有劳动法中关于加班取得相应报酬的条文。掌管着全国公务员管理大权的国家人事部在立法过程中并没有借立法为公务员建立任何谋取个人利益的渠道。
公务员队伍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公务员手中间接掌有国家的权力,对某个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未来发展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重担在肩、工作压力大、人手少、任务重。有朋友形象地把公务员这个职业形容为“鸡肋”。“起得比公鸡早,吃得比麻雀少,干得比骡马累,睡得比蝙蝠晚。”只是很少有人理解这样的现象,大家对IT精英、白领的“过劳死”议论纷纷,可没有人为焦裕禄、孔繁森、牛玉儒等公务员的过劳死强烈呼吁。
公务员队伍积累了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与国外众多国家不同,所走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是世界一枝独秀,所以过去的道路都是众多公务员和基层群众摸索出来的。而现在考一个MPA进修都需要多上供给教育机构80元人民币?!
我也很理解大家对公务员所怀有的某些厌恶甚至仇视的心理,因为很多公务员并没有履行应尽的职责,这也和众多基层公务员的素质不高、工作方式方法简单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换一个思维,不从整体角度看这个问题,我们用微观的视野来审视,我们其实很明白,公务员也是人,吃多了也撑,喝多了也吐,挨打也疼。公务员也是经济理性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别人花2块钱能买到的东西,公务员也只能和人家一样花2块钱,没有任何特权。也许这就是现在公务员人才流失严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吧?根据某公司调查公务员超过半数想跳槽,细想一想,其实原因可以简单借用前些年比较流行的一个词“脑体倒挂”。在整个社会人才充分流动,人才可以按照市场需求定价的同时,公务员的薪金制度仍然停留在原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