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仰鲁迅
头上没有“明星”的光环,自然不会有人用枪杆似的话筒对着我的嘴提问:“你最敬仰的人是谁?”然而,作为凡夫俗子,我却实实在在地从内心敬仰一个早已离开我们的伟人——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
我敬仰先生的硬骨头精神。他没有丝毫的奴颜与媚骨,具有中国人最可宝贵的性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在他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对于敌人,对于钻入革命营垒的投机分子和“翻着筋斗的革命家”,他横眉冷对,毫不妥协,同他们进行既硬又韧的战斗。他不像有的人,卖国求荣,卖身投靠,丧失人格,追名逐利。凭他的能力和才华,只要骨头软一点,准能在北洋军阀政府或国民党政府中飞黄腾达。可是,他宁肯笔耕终生,以稿费换饭吃,也不肯出卖革命,出卖良心,出卖朋友。正因为如此,他不愧为中华民族的脊梁。
我敬仰先生的改革和创新精神。先生出生于封建家庭,生活在反动传统势力根深蒂固的旧中国,但他绝不是因循守旧的“封建余孽”。他痛斥裹小脚、留长辫的陋习,力倡妇女解放。他为改造国民性而呼号,为改变旧思想旧习惯而战斗。他既反对国粹主义,又反对全盘西化。他赞赏“汉唐气魄”,提倡“拿来主义”,主张广泛吸取世界各国的长处,为我所用。他坚信“改革如长江大河的流行,无法遏止”;他大声疾呼:“不改革,是生存也为难的。”他不像有的人,害怕改革,抵制改革;也不像有的人,打着改革的旗号,损公肥私,损人利己。他的一生,是为改革呐喊的一生,也是不畏艰险实践改革的一生。他真正是中国社会改革的推进者。
我敬仰先生的“孺子牛”精神。先生在青少年时代就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大志,以后几十年,他衷心耿耿,兢兢业业,为祖国工作,为人民服务。他“俯首甘为孺子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写作和翻译了数百万字的文学作品,为后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他关心劳动群众,自己身患重病毫不在意,却不让家里的女佣做粗重的工作,要她注意休息。她不像有的人,口头上为人民服务,实际上要人民为自己做牛做马,对人民的疾苦漠不关心,不问不闻。他是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牛”,是彻底为人民服务的楷模,是劳苦大众的贴心人。
我敬仰先生渊博的学识和深刻的思想。先生知古通今,学贯中西,是名副其实的大教授、大文豪。他讲学,谈古论今,唾沫成珠;他写作,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的作品,特别是他的杂文,见解精辟,动人心魄。他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关系到民族存亡国家盛衰的命题,并以极为精警的文字表达出他沉思的结果。他以惊人的智慧,开创了文学形式的新气象、新天地。他不像有的人,送礼品、托人情捞到“作家”、“教授“的桂冠,实际上不学无术,讲学则枯燥乏味,写作则捉襟见肘,常遗笑于大方之家。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伟哉,先生的人格与日月争光;大哉,先生的业绩与山河同在。“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我崇敬先生,怀念先生,因发而为文,缕述仰慕之心,追慕君子之风。“鲁迅之前,无一鲁迅。鲁迅之后,无数鲁迅。”但愿先生的精神在今日中国发扬光大,但愿千万个鲁迅屹立于神州大地,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披荆斩棘,劈山开路。
(1993年7月20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