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达内心的力量
(2014-01-16 10:52:53)
标签:
文化 |
感谢盛菲的精心阅读及评论,感动。
直达内心的力量
◎ 王盛菲
徐东的小说,有着一种自己的内在气质。无论是《变虎记》、《藏·世界》、还是《大地上通过的火车》,文字里都蕴含着一种直达内心的力量。那种力量会唤起我们心中的爱和希望,让人滋生或燃烧起梦想,让我们对生活有一种本能的热爱。他的文字不一定有精彩的故事情节,但却能给人以心灵的滋养,会牵引你慢下来,让你的灵魂坐下来与之对话。看他的小说就是灵魂的对话,在他的文字里你一定会感到自己的存在。读完他的作品总让人有所感动,有所感悟,有所感言!曾经看了《藏·世界》迫不急待地写了一篇读后感,今天读《大地上通过的火车》依然有一种不抒不快的情怀。
文字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写照,最美的芳香来自温暖的内心。从徐东的文字里我得到一个如此的作者:真诚、善良、纯洁、质朴、执着、细腻、温情、忧郁、矛盾……
徐东的小说打破小说故事情节的叙述,展示了自身独特的、异质性的审美体验,让你不得不跟着他的节奏慢下来。慢下来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一种生活品质。“慢”不仅代表了一种个体的生活观念,更有它独特的社会含义,它蕴含着返璞归真的生活价值,可以让人以更理性、更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社会,面对人生。繁华的都市响着的是匆匆的节奏,人们为生活奔波,来不及停下脚步看看路边的风景,来不及让心安静下来品味生活本身,人们都那么匆忙焦虑,那么无奈困惑,有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样的生活。于是慢下来变成了一种奢望。慢是一门艺术,它不是纯粹追求时间和节奏上的慢,更不是偷懒,而心态上的放松和舒缓,化繁为简,这才是慢的要义。读徐东的小说,你必须让自己先慢下来,否则你是读不进去的。他的作品需要细细品味和咀嚼,然而如果你读进去了,你就享受了!
《听见空气说话的人》、《避之不及的猛虎》、《原地踏步走的男人》、《点石成金的表演》、《刺向苍穹的树枝》、《跃出水面的父亲》、《日光下并无新事》、《丝袜》、《诗集推销员》、《彻夜长谈》、《乞讨表演》以诗化的语言,探讨着存在、理想、爱情……这些小说的主人公是理想化了的,是执着追求精神生活的人,作者所追求的理想是一种精神境界,这种境界是无法以物化的形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其实作者懂得世界永远不会完美,但他却不懈追求完美,所以我们看到了为此而饱受折磨矛盾着的一系列人物形象。小说集中有些篇章完全是内心的独白(如《诗集推销员》、《彻夜长谈》)。与其说是不同人物的对话,不如说是同一个人内心深处自我和异我的博弈。这些小说里有很多精彩的句段,那么诗意,也那么富含哲理。他的小说常常让人卸下伪装审视内在的自我,让灵魂独白。
诗意的语言:“微笑是语言的盒子,老人打开它,看到羽毛语言里的内容。”“李希声像捉住一片飘落的雪花一样试图捉住自己。”“永远的乡愁,是一种不可捉摸的痛入骨髓的爱。”……
灵魂对话:“平时我们基本上都是在重复着死板的语言,那些属于生活和社会层面的语言像个笼子,把我们的灵魂囚禁,我们要解放我们的灵魂,首先要解放我们的语言,深入到语言的内部。”“失去梦想我感到自己失去了一切。”……
有关爱情:“这个世界上是存在自己爱与被爱的那个人的,然而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让他们相见、相处、相知、相爱。”“我所寻找的爱情一定是可以给我的心灵以安静的,而且我相信我们的爱会地老天荒,海枯石烂永恒不变。”“这年头,强烈地需要爱情的人太多了,然而却几乎都没有办法找到自己的真爱。”“我觉得女人是男人的一个梦境,一旦梦想成真,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了!”“我仍然幻想着生命中有一个人为我而来。”……这册诗集里对爱情的探讨有几个专门的篇章,如《日光下并无新事》、《齐春华的爱情》、《我们的健康》。勿容置疑,这个世界上是存在爱情的,也存在真爱的,但我们现实中的爱情往往被一些客观的东西(比如油盐酱米)磨蚀了,两个相爱的人相处在一起久了,慢慢地会变得索然无味。可见爱情是需要新鲜度的。人活着总得有爱来支撑,爱他人和被人爱,徐东在小说里爱着世间的一切。他的文字总让人想到美好,给人希望!
哲学意味:“这个世界上有有生命的东西,也有没有生命的东西,但是我们所热爱的文学可以把一切东西都变成有生命的东西。”“那些有罪的人们的灵魂无罪,有罪的是他们的欲望和身体,有罪的是那些伤害了他们的精神和内心的事物。”“我们只不过是过去的一切存在的,存在过的事物的另一种形式。我们意识到自我世界上的存在,就像我们看到过的许许多多的树一样,它们举起手臂借助于风雨向天和地欢呼,而这正是存在的一种自我的,相互的证明。”“有些人一辈子糊涂,只到死亡的那一刻才发现,原来所有看起来不合理的事,所有不可思议的人原来正是自己曾经想过,理解过,照亮自己的存在的人和事。人在生死的界线中间可以看到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文学作品是载体,承载着作者的思想理念,是作者与这个世界建立起关联最捷近的方式。
相对于《藏世界》,《大地上通过的火车》收录的小说有部分有着完整的故事情节,这些小说是《大地上通过的火车》、《大风歌》、《父亲》、《过生》、《丸子汤》、《像平常人一样行走》、《齐春华的爱情》、《我们的健康》。这些小说关注底层小人物的命运,折射着一个时代的侧影,另一方面作者对小人物的生存状态和命运遭际的关注显示着一种悲悯的情怀。
《大地上通过的火车》写了爷爷对火车的向往,表现了一个暮年老人对生命的依恋和热爱,对未知世界的渴望,同时有着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惆怅,以及对生命迟暮力不从心的气恼(他生气了,骂了句“我日他奶奶”)。从而表现出作者一种深切的同情和悲悯的情怀。看了这篇小说我感到了一种隐隐的疼痛,众生平等,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去,爷爷何尝不是我们中的每一个啊!
《大风歌》写了一个虽儿孙满堂但内心无比孤独寂寞的老人高兴金追风而去的故事。面对生死,从容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品质,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老人坦然地离开人世。
《大地上通过的火车》和《大风歌》是作者对死亡的探讨。两者都写到了老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前者对尘世无限留恋,后者却是从容奔赴。
《父亲》写了身在农村的父亲竭力通过求学的道路把儿子从农村送出去,让儿子进城过上城里人一样文明先进生活的故事,这个故事很打动我,因为这个故事是一个年代的缩影,儿子走向城市追求理想和美好生活的道路正是许许多多农村子女们所走的道路。父亲这个人物形象刻画得很生动,农村里有着很多这样的父母亲。父亲很刻苦自己,却竭尽全力地供儿子考大学。他把自己的追求寄托在儿子身上,“人总得有那么点追求。”“我的追求就是你啊!”迁坟虽说是迷信,但在农村并不稀奇,这是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愿望,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一家人的希望寄托在儿子一个人身上,父亲贩卖青菜水果,工地上运泥沙,收破烂,自己有胃病不治,妻子有病也压着不治,最后父亲的病拖到治不好的境地,父亲的愿望是不想让儿子因此而欠账一辈子不得轻松。父亲内心里对生活是有追求的,他喜欢拉二胡,他会作诗。正因为父亲对理想中的新生活求之不得才让父亲全力支持儿子过上新生活。小说让人心情沉重,这场景是那么的熟悉,那就是我们的父母啊,他们为了我们那么心甘情愿的受苦受累和牺牲,背负着沉重的生活,却一心想让子女们飞翔!
《过生》是对人性的探讨。混过社会有点冷的老顾从最先建议房东把租客老人赶走到留饭菜给老人,再到陪老人一起给老人死去的老伴过生,再到最后答应帮忙把死了的老人火化并将老人与老伴的骨灰送回老家。从这种行为的渐变让我们体会到了人性本善,与其说老顾的行为是一种变化,不如说是一种回归。如果把老顾混社会敢与他人刀锤相接、建议房东将可怜的老人赶走认为是恶的话,那么到文章最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老顾是善的,是让人温暖的。这让我们坚信不管是什么人,内心深处最原始的一定是善。文章还写了老人陪着死去的老伴过生的感人场面,让人心酸的同时感到了默默温情。
《丸子汤》写了李宝家清贫简单负重的一生,十六岁时父母在饥饿中离世,紧接着哥哥为了弟弟不冻死把自己的衣服给弟弟盖上上吊而死,然后成了孤儿的李宝家要饭乞讨,直到睡在卖丸子的人的灶坑里被卖丸子的人麻脸收留,后来麻脸又让宝家娶了神经不正常的侄女,几年后麻脸死后宝家接过做丸子的生意几十年如一日。魔道妻子死后宝家孤苦生活,某天却捡到了被人遗弃的兔儿豁婴儿,宝家疼爱有加,取名小路金,并用平生积蓄将孩子带去做了手术,八十多岁的李宝家把小路金视为生命的延续和安慰,然而此时小路金亲生母亲出现了,在这个时刻我们看到了李宝家矛盾挣扎的内心,当年迈孤寂的李宝家决定把小路金送回家的时候,我们从李宝家身上看到了人性的光辉,这一场景显得分外感人。生活中我们总是因为爱,所以割舍。作者用质朴的文笔不加喧染地把我们带进故事,让我们内心触动感动!生活并不因为清苦而没色彩,让人感动和温暖的往往是质朴无华的真诚,平淡却又高贵的品质。
《像平常人一样行走》写了哥哥来到北京寻找梦想,却在殘酷的现实面前梦想击碎妥协的故事。哥哥是一个善良、老实、天真、勤劳、本分、真诚、正义的人,他在求职过程中被职介中心忽悠欺骗,当他发现骗局后极力去拯救被现实逼迫做了职介中心托儿的女孩,哥哥在爱情方面是幼稚和天真的,与女孩睡觉了就想着对她负责并爱她,然而女孩却是逢场作戏。哥哥后到工地做了民工,身份证被老板扣压,老板不签劳动合动,民工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哥哥豁出自己的性命与老板斗争,后来在预制厂干活,为救别人用自己的腿挡住从车上滑下来的水泥板成了殘废,不能像正常人一样走路了。后靠捡垃圾为生,怕父母难过有家不敢回。最终哥哥与现实妥协在一家报社拉广告,甚至谎称自己北大毕业。哥哥变了,但他也有没变的地方,诗是他心灵最为纯净的地方。哥哥用拉广告挣的钱出了诗集,他说社会是成人世界,诗是儿童世界,他在成人世界里就得装成大人,这就是他变的原因。然而哥哥哭了,他为什么不哭呢?哥哥看着自己被这个社会整形易容,眼睁睁地看着失去自我,无能为力。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够努力,而是现实太残酷,残酷到我们不得不放弃和妥协……
读徐东的作品很享受,阅读时总会感到审美的愉悦。大众的习惯性阅读让我们对小说的有着固定模式的期待,徐东的艺术方式打破了人们的这种欣赏习惯和审美观念,他打破常规创作“诗意小说”“散文化小说”,他的小说无论哪篇总能找到诗化的语言,哲理意味深刻的精彩语句,这让我们的阅读变成了悦读,那些深入读者内心的语句,有着一种直达内心的力量,让人咀嚼和回味,同时对读者默默地浸染与渗透。徐东的小说避开以严厉冷凝的目光逼视生活中那些力图改变和异化人性的精神施暴,而是对人性的温馨体察和善良期待来增添人间亮丽的色彩,给人希望和温暖。他乐此不疲地虚构一个理想唯美的精神世界,尽管他知道自己无法抵达,也深知这个世界永远无法企及,然而,在他看来他的生命价值就是对这种理想世界的追求,如此,作者是一个在现实生活与理想世界之间进行精神跋涉的苦行者,他就在跋涉的同时在精神上享受着丰厚的盛宴!我们的阅读也是在分享着这场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