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从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到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从国家“金狮奖”、“金菊奖”、“文华奖”到国际“金k奖”……近年来,宝安区不仅打造出一批叫好又叫座的优秀文艺作品,宝安区的文学事业也呈蓬勃发展之势。上周,宝安区4位本土作家汇聚一堂,探讨宝安文化事业发展的经验。
孙向学:“一对一”扶持重点作品
长篇小说《河东河西》分上下两部,计划七八十万字,然而计划却是纸上谈兵。该书2007年即被宝安区文联列为重点工作项目,区委领导多次问过该书的创作情况。但2007年没写、2008年没动笔,2009年初,领导说:“怎么还不写?给你请创作假,写!”
孙向学说:“区文联替我请了创作假,西乡街道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单位领导都签字同意。我也算争气,三个月,38万字的《仙儿堂》一气呵成。”
宝安区新一届作协领导班子以“一对一”扶持重点作品的思路。孙向学说:“我数次赴京,或请专家南下深圳,对该书进行‘一对一’反复打磨。目前该书已经比较成熟,有望出版。”
孙向学今年获得了广东省第七届“五个一”优秀长篇小说奖、散文集《泗城往事》获中国散文学会优秀作品征文一等奖,还完成了《仙儿堂》的创作。算是在文学创作里好事连连。毕亮: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文学本身是孤独者的事业,但在宝安,文学让一群为“孤独”献身的人,走到了一起。能形成这样良好的氛围和生态,这与政府的关注、扶持和民间作家自身的努力,以及抱团取暖分不开。宝安的文学现象极像过去广西的文学格局,《作家》杂志主编宗仁发把它形容为“雾凇现象”:长白山雾凇的形成,它是十几种甚至几十种因素合力而成的结果,缺一不可。毕亮说:“宝安若能保持好这样的文学生态,持续扶持那些有写作潜力,但还没有冒头的青年作家,形成良性的老中青梯队作家群,彼此影响,砥砺前行。相信不久会有一批作家,从宝安出发,走出深圳,成为全国文学力量的组成部分。”
毕亮为鲁迅文学院第七届高级研讨班青年作家班学员,已发表中、短篇小说50余万字,作品多次入选年度小说选本,曾获2008年度长江文艺文学奖。
卫鸦:这里是滋生文学的沃土
卫鸦的《唢呐不哭》获“金小说”——全国中短篇小说大赛优秀奖,《被时光遗失的影像》获深圳市第六届青年文学奖。卫鸦说:“今年5月,我离开深圳,去贵州一所边远地区的希望学校支教。我所从教的那所希望学校,是由宝安区大浪街道商会的一位台商捐资建设。在宝安,像他这样的爱心人士还有很多。据我所知,贵州的希望小学,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来自于深圳的援助。”
“这就让我联想到了文学。近几年来,宝安的文学在小说,诗歌,影视等方面百花齐放,所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从宝安出来的作品,不断地在省级、国家级大刊上出现。这个现象告诉我们,宝安的文学已经面向全国。”卫鸦说,宝安的文学之所以如此繁荣,与宝安的社会氛围脱不开关系。在这块经济飞速增长的地方,当人们的物质条件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后,精神上的追求开始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主导。宝安有多少义工,有多少志愿者,这已经是个难以统计的数字。总之,爱这个字,在宝安这块土地上已经遍地开花。“我想,正是有了如此多的爱心奉献者,有了如此多的爱,宝安才得以成为一块滋生文学的沃土。”
徐东:“打工文学”产生优秀作家
宝安区是能体现时代特点的一块宝地。徐东说:这儿是属于经济的,大家都想着赚钱,成为富有的人。但我想,这儿的文化有一天也会发展起来。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人们的心会渴望一些温暖的、纯粹的、包容的、艺术的东西,会重新重视自己灵魂的存在。”
宝安区是深圳的一个文学重地。徐东说:“我编辑《打工文学》周刊的一年多时间里,编发了上百位作家、诗人的一千篇(首)作品,发现了许多优秀的作家,像毕亮、叶耳、卫鸦、曾楚桥、彭亚华、韩三省、付关军、陈再见、夏子期、阿北、廖令鹏等。宝安只是一个几百万人的区,作家也不过二三百人,有成绩的也不过十多二十个,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作家自身的努力,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支持,这儿不仅会因为文学而著名,而且也极有可能带动整个文学艺术的发展。
文化学者评点“宝安现象”
孙振华:打破关内外文化壁垒
深圳雕塑院院长孙振华说:“从宝安文化的实际出发,我认为宝安应该是一种复合型文化,既要提升面向打工阶层的文化品质,也要有对高雅文化、学术文化、当代艺术等方面重点扶持。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原来关内外的壁垒,形成深圳文化的一体化。”他还表示,如何扶持民间的力量,通过社会组织推动文化、艺术的发展?如何提高学术文化、先锋性文化、创新性文化的影响力,激发文化的原创性?政府如何制定具体的政策,加大文化投入?这三大问题宝安都需要认真考虑。
胡野秋:文化扶助资金需从机制入手
深圳文化学者胡野秋说:“宝安区有着与众不同的文化基础,她形成了新文学生态。初来乍到的打工者以及不同层次的作家纷纷在此混居和‘杂交’,形成了不同于专业作家和作家协会体制的新文学。宝安区是众多打工作家的聚集地,他们就处于生活现场,而不是躲在书斋之中。”
他还认为,扶助文化的资金有否向社会公开征集?民间艺术家如何拿到这笔资助?需要从机制上加以注意。宝安生活成本逐渐加大,房子的限制、物质的限制,长期在流水线上的限制……使得文艺人才为生存奔波。文学要在相对安逸的环境中精雕细琢,天天在生计中奔波,写不出高品质的作品……政府应该大力支持文化事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