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广西米粉酸笋巴马 |
分类: 美食心情 |
广西桂林市的北面有个兴安县,兴安县内有一条由东向西流的水道叫做灵渠,这条不长的人工河渠,一边接着湘江的源头海洋河,一边通向漓江的源头大榕江,把被南岭群山隔开的长江水域和珠江水域连接起来。灵渠是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的,说起来是2000多年前的事情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人工河流之一,被誉为“世界古代水利工程的明珠”。
说2000多年前的事情不是为了考古,也不是要讲什么地理问题。灵渠的开凿和米粉的诞生有着直接的关系。2000多年后风靡全国的桂林米粉,发端于开凿灵渠先人们。秦始皇派人挖河,北方人想吃面条可桂林地区没有麦子,只好把大米磨成粉,做成面条的样子。质地不同样子相同,多少算是抚慰了那些南下的北方地区役工对家乡吃食的怀念。桂林人吃米粉,已经吃了两千三百年啦。不过以前叫做“米面”,抗战之后才慢慢叫成“米粉”。
米粉面世后几经流转变化,现在已经成为南方地区普遍的一种吃食,其中广西桂林的米粉最为著名。米粉中圆的称米粉,片状的称切粉,米粉只是统称。其特点是洁白、细嫩、软滑、爽口。卤水的制作是米粉味道的关键,虽各家有异,大致是以猪、牛骨、罗汉果和广西的香料熬煮而成,卤水用料和做法不同,米粉的风味也不同。桂林目前流行的大致有马肉米粉、牛腩粉、原汤粉、卤菜粉、酸辣粉等。而在柳州则有螺蛳粉,在南宁有老友粉,都是米粉家族中的无上妙品。
骑楼是南方多雨城市的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随着城市建设的步伐,很多骑楼已经消失了。如果要想看到保存比较好的骑楼,那就要去广西东部的梧州市了,梧州有一片保存完好骑楼建筑群,夜晚在灯光的辉映下很是妖娆。梧州旧属广东,这里的人讲的是粤语,在广西,北海、玉林、南宁等地区的语言都是粤语,饮食风格上也和粤菜近似,讲究清淡生猛,原汁原味,但其酸鲜微辣的地方特点也有明显体现。南宁街头随处可见卖“酸”的摊档,酸萝卜、酸笋、酸刀豆、酸辣椒等,什么都能酸了吃。酸在广西不仅是一种味道,还是一类酸性食物的通称。南宁俗语讲:“行人难过酸嘢摊”,酸对南宁人有着无法抵御的诱惑。北回归线横穿广西,大部分地区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天气闷热潮湿,酸味食物开胃醒脑,全靠它在闷热的天气里叫醒味觉、打开食欲了。
餐饮界老话说:“边地无大菜”。边远地区因政治经济文化多方面的原因导致饮食业也缺乏广泛的影响力。但是,在无大菜的同时却可以说“有风味”。广西美食无论是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梧州滴珠豆浆、南宁柠檬鸭、阳朔酿田螺、巴马香猪等,无不是滋味美妙、风味独特的特色吃食,虽没有鲍参翅肚类的珍贵食材、龙凤呈祥那样的秘制大菜,但正是这些润口舒胃、贴腹暖心的家常菜品,接地气、亲民众,构成了广西特色美食的基本骨架,养育滋润了八桂大地历代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