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荣昌路孔古镇悠闲白银石滩 |
分类: 游逛记录 |
到荣昌,为的是荣昌猪。据说,荣昌猪是世界八大名猪、中国三大名猪之一。兴冲冲的去了,很扫兴的回来。因为花费不说,三天的舟车劳顿到了猪肠,先是换上了白色大褂,然后再超声波药液全身消毒,小心翼翼的走进猪场,却只能让我们在监视器里看那些懒洋洋的名猪。一下子没了兴趣,扫了两眼便离开了猪场。
路孔古镇在重庆荣昌县,传说明朝时一个叫曾傲的和尚云游到此,河岸的秀丽景色吸引了曾傲脚步,觉得这个地方适合修行,便决定在此建座庙宇。建造的过程中发现山坡边边有六个石孔,似与河中相通,便往石孔倒入糠壳上试一试,不久糠壳果然从河中冒出,于是就把这里叫作"六孔河",后来慢慢演化成" 路孔河 ",路孔镇也因此得名。
路孔河其实是濑溪河,是古代大足至荣昌、荣昌到泸州的主要交通、运输通道。濑溪河流到路孔镇遇到白银石滩,航道到此受阻,人或货物在这里卸下来换船,才可继续前行,因码头、货栈、旅店、餐馆等设施,商业的兴盛让路孔镇曾经辉煌一时,后来运输更多的依靠公路、铁路之后,路孔镇的地位逐渐衰落,慢慢的成了今天的样子。西南的一些古镇多数具有路孔镇的特点,和当年货运通道密切相关。川盐外运贵州、云南,这条路上,散落着许多古镇,大多是当年水陆交通的转场要地。荣昌的路孔镇如此,泸州合江的福宝镇也是这样。
清晨,江面上泛着薄雾,远处朦胧,近处明丽。这里的雾只是水汽,湿湿的,没有霾。水汽把人浸的滋润了,让江水也变得神秘而妩媚。
白银石滩上的古桥。古桥在濑溪河上有几百年了,船从桥下过,人在桥上走。风风雨雨、峥嵘蹉跎,船忘了,人忘了,古桥上那些已经有些浑圆的台阶默默记录着岁月的流逝,人世的沧桑。
岁月在此流过。
银滩。就是这个银滩,让濑溪河在这里有了一个小小的落差,形成了一个类似珠链的瀑布。正是这个小小的落差,让航道在此暂时中止,古镇正是因为这样的中断而诞生,而繁荣。
从河对岸看过去。为了抵御土匪的袭扰,古镇临河建了一圈围墙。墙体用的是山石,历经百年依然坚固。
进入古镇的城门洞
古镇的街道。古镇依山而建,道路用石板铺成,依山的走势高高低低、蜿蜒逶迤。
瓦片上的青苔。高处望过去,雨水在石板路上留下光影,屋顶的灰瓦挂着青苔,微微有些泛黄。
长街
尔雅书院。这座书院远近闻名,是由乡绅捐资建成的。读书、做官、归乡,用家财办学造福乡里,这是过去乡绅常做的事情。对乡绅的镇压与剥夺,彻底的破坏了乡村稳定的伦理结构,今日乡村官员的无法无纪、横行霸道、鱼肉乡里的德性是旧日乡绅所不齿的。这座书院花了建造者10万两白银,也因此培育出很多人才。对富有者无理的剥夺是今天仇富心理的源头。
早饭的时间过去了,餐馆前很是冷清。
古镇上的小食摊。浓浓地生活气息,鲜嫩的时蔬,滚着的面汤,摊凉着的面条,走过时你轻轻叫一声“来碗小面”,也许一位女主人就会麻利的拿起面条、配好调料,为你端上一碗冒着热气的、香喷喷的小面。
在荣昌路孔古镇上随意溜达,一股香气飘来把我引到这家面馆。姑娘正在煮面,请她抬头拍张照片,只是匆匆看了我一眼,继续煮面去了。就这一抬头,发现这女孩很漂亮,尤其是那羞涩的笑容,很是动人。姑娘给面条加臊子时,我明白了那股吸引我过来的香气就是那碗杂酱红臊的味道。真是香啊!
菜贩。菜不多,自家地里种的,摘一些到镇上卖卖,顺便在镇上待会。卖完菜就去茶馆喝茶打麻将,至于那点菜钱还能不能带回家就不管了。
路孔镇离荣昌县城13公里,有很好的公路。薄雾中的公路在绿色中向前方伸展。古镇上人不多,多是镇上的居民,湿漉漉的石板路,古旧的老房子,悠闲的居民,生活节奏在这里缓慢了许多~镇边就是濑溪河,旧日的漕运水道,路孔镇是这条水路上的一个重要码头,古镇一条主要街道有500多米,走过也就看完了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