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吴江觅食札记(一)

(2013-12-12 10:50:23)
标签:

吴江

莼鲈之思

野生鳜鱼

银鱼

全家福

分类: 美食心情

吴江,位于位于太湖西岸,苏、浙、沪三省市交界处,是苏州市的一个区。区内河道纵横,物产丰富,是江南典型的鱼米之乡。2011年全国百强县排位中,吴江名列第二,很是富庶。著名的旅游景点同里古镇、震泽古镇、垂虹桥、退思园都在吴江区境内,都是国家著名的旅游景区。

 

11月上旬,受朋友的邀请,到吴江转了两天。同行的是京城著名吃货小宽和食尚小米。我们三个认识很久了,结伴出行还是第一次。在吴江,除了在景点转转外,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找好吃的了。当地的朋友很是了解我们的需求,四顿正餐让我们吃的畅快淋漓,算是初步了解了吴江的特色美食。

 

吴江是苏州的一个区,菜式特点和苏州菜很是接近,喜甜,讲究时令,追求食材的新鲜;还受本帮菜的一些影响,浓油赤酱的菜式也时有出现。更因为地处太湖西岸,区内水域面积辽阔,盘中不乏河湖鲜物,鱼、虾、蟹、蚌、茭白、苡米、莼菜、菱角等常见于四季菜肴中,时鲜清雅、浓重醇厚间杂。

 

在吴江两天的时间正餐吃了四顿。说起来这四顿饭也算有趣:两顿是酒楼的出品,两顿是食堂的出品。先说酒楼的菜品。

 

到吴江的那天晚上,吴越美食推进会的蒋洪会长在吴江宾馆设宴招待我们一行。蒋先生任职吴江区旅游局,是当地著名的美食家和美食评论家,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热心于吴越美食的推广。吴江隶属苏州,向来是江南富庶之地,物产丰富,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传世名菜多,只是这几年粤川菜的流行让本来享有盛名的苏帮菜的名气减弱了,蒋先生认为有必要在目前形势下弘扬吴越美食,让历史文化悠久、口味特色明显、四季时鲜纷呈的吴越菜式提升知名度。因此这一餐饭,上的都是吴江、苏州本地食材制作的苏帮传统菜肴,为我们这几个常居北地的吃货提供了一次近距离接触、认识苏帮菜肴的机会。宾馆的总厨是蒋先生的徒弟,很好的理解、贯彻了蒋洪先生的意图,一桌菜突出了本地、时鲜、传统几个特点。

 

五谷丰登年。用的是吴江当地农产品,装在竹筐里,在高级宾馆的餐厅里营造农家气氛。其实吴江区已经没有什么农业了,这样的菜式出现更多的是反映了当代都市人对农耕文化那种天人合一的恬静状态的向往,以及粗粮关乎健康对当代人的诱惑。 喝点小酒,剥几粒花生、玉米粒,清甜适口,别有滋味。

吴江觅食札记(一)

盐水太湖虾。吴江这些年对环境问题极为重视,过去因发展工业造成的对环境、对太湖的污染,经过数年的努力终于得到了很好地改善。吴江的朋友说,他们面临的太湖水域的水质目前是二级水质,里面养殖的鱼虾蟹都是可以放心食用的。蒋洪先生说我们吃的这一盘是野生的,煮出来颜色要比养殖的红上一些。这种特点对我们这些外来者很难分清,但是虾肉的紧实和鲜甜倒是入口即知。

吴江觅食札记(一)

面筋笃草鸡。这是吴江地区的一道家常菜,面筋的制作很要功夫,水洗面团提取面筋后,整团面筋分别出片包上肉馅放到草鸡汤里一起小火慢炖到熟。笃是个象声词,具体的讲就是鸡汤开锅后小火控制冒泡不翻滚,气泡破裂发出“笃笃”声。草鸡鲜,慢炖后混合着猪肉的油脂香气,汤水便是鲜上加鲜了。初冬微冷的天气,喝一口暖暖鲜鲜的鸡汤,真是舒坦。

吴江觅食札记(一)

莼鲈之思。这是一道传统名菜,思乡的代名词。西晋时,苏州人张翰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适忘,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后来被传为佳话,“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鲈鱼有四腮和二腮的区别,四腮鲈鱼已经绝迹了。现代用的鲈鱼基本上是常见的淡水鲈鱼,莼菜还有,太湖、西湖都有,状如荷叶嫩芽,细滑娇嫩;鲈鱼取片,挂浆高汤汆熟,与莼菜同烩为羹,既是所谓莼鲈之思。这道菜是否为当年张翰吃的那样,估计没人知道了。不过汤鲜鱼美莼菜滑,还是很值得尝尝的。吴江觅食札记(一) 千层桂花鱼。鱼是太湖里野生的鳜鱼,千层只是个形容词,一般也就是5、6层。火腿片、虾胶、猪肉茸、笋片鱼片等,调味蒸熟再勾明芡。个人认为这样处理野生的桂花鱼很是无聊,且有蛇足之意。大概是一群文人闲着没事,把他们认为好的材料堆砌在一起而杜撰想象的一道菜式。追求材料、形式上的复杂,对于本已很是珍贵的野生鳜鱼来讲,可以说是糟蹋了好东西。
吴江觅食札记(一) 素菜,水芹和香青菜。简单炒炒,就很美味。关键在于原材料新鲜。香青菜是吴江的特产,有一股天然的香气,细嚼,甜味明显。按照蒋洪先生的解释是因为“香青菜里的淀粉在植株内淀粉酶的作用下,由水解作用变成麦芽糖,又经过麦芽糖酶的作用,变成葡萄糖。”香青菜只是吴江所产的有这种味道,离开吴江,就是普通的青菜了。为此吴江人很是自豪,在吴江的几顿饭几乎都有香青菜,几乎每顿饭都有人在介绍香青菜。
吴江觅食札记(一) 红汤面。汤鲜,面条筋滑。蒋洪先生说这碗面是从奥灶面演化过来了,关键在汤底。有了鲜味,这碗面就好吃了。南方的面条虽然只是作为小吃、点心出现,但实在是比北方做得精致、可口。
吴江觅食札记(一) 糖水鸡头米。鸡头米,也叫薏米。苏州水八仙之一,过去作为度荒的补充,京剧《沙家浜》中,十八个伤病员藏在芦苇荡里,有时就要靠鸡头米捱过饥荒。现在成了健康食品,好的鸡头米要百十元一斤。糖水煮过,软中带硬,口感略涩,别有一番味道,也算是一种健康饮食吧。

吴江觅食札记(一) 吴江宾馆是吴江区最高级的餐饮场所,环境优雅,装修精致,出品讲究,菜式众多,是吴江餐饮的一个代表。国八条之前,很是繁华热闹。限制公款消费之后,生意冷清了很多,我们去的那天晚上,停车场里只有三五辆车,宾馆的大堂也黑乎乎的。不过菜式还是具备了一定水准,在盘饰上看得出大都市餐饮的影响。只是没了公款的支撑,营业面积超大的宾馆餐饮还能持续多久,比较令人担心。

离开吴江前的晚上,吴江去一个度假村的朋友请我们吃饭。他们谦虚地说让我们吃点农家乐的菜式。说是农家乐,我们开车过去时,发现完全就是一个藏在林木深处的度假村。车进度假村大门在花园和林荫道上开了5、6分钟,才到了餐厅的门口。餐厅是一座木制的别墅,掩映在树林中。因为不是周末,度假村里只有我们一拨客人。厨师早就做好了准备,我们一落座,冷菜、热菜陆续上来。

 

卤湖鸭。鸭肉很紧实,酱卤的味道咸中微甜,不是平日里苏州菜那种很甜的味道。
吴江觅食札记(一)
全家福。江南一带家常菜,一般节日、过年时,餐桌上都会出现,内容根据家境条件有所不同,高级的海参、鱼翅、鱼肚等,一般的也就是肉皮、肉丸、蛋饺等。一锅炖煮出来,滋味相互融合,亦汤亦菜。这与客家人的盆菜类似,都是勤俭过日子传统的遗留。
吴江觅食札记(一) 豆米烧土鸡。这个好吃,土鸡很美味。
吴江觅食札记(一) 银鱼蒸蛋。银鱼是太湖三白之一,鲜嫩是其明显的特点。鸡蛋用的是土鸡蛋,蛋味足,香气浓。火候恰当,幼嫩细滑。
吴江觅食札记(一) 面筋红烧肉。农家自己养的生长期12个月的猪,火候到时自然美味。吴江觅食札记(一) 这餐饭的重头戏是这条野生的太湖鳜鱼,重量有5斤6两。这样的大野生鳜鱼,我还是第一次见。也许清蒸无法蒸透、蒸匀,餐厅用了红烧的方法,一样吃得到鱼肉的鲜嫩。而且红烧的味道也适合我们这几个北方来的重口味吃货。
吴江觅食札记(一) 咸菜炒猪肚。清清爽爽的一道下酒菜。
吴江觅食札记(一) 清汤面。口味清淡,味道清鲜。
吴江觅食札记(一) 比较吴江宾馆和度假村的菜肴,吴江宾馆的出品显然要精致许多,制作技法上也复杂一些;度假村的菜肴就是家常的直给,没有过多的装饰,只是平常家常烧菜的方法。两者在味道各有千秋,难得是两家餐厅的原材料都很新鲜,充分利用了太湖的物产。吴江宾馆的菜式让我们体会到了苏州菜的文化内涵,度假村的菜式让我们感受到了吴江地区家常菜的特点。无论是宾馆还是民间,吴江都可以说是一个有好吃的的地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