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后的聚会

标签:
北京大学徐小平1980未名湖博雅塔情感 |
分类: 心情文字 |
1983年,北大筹备建立艺术教研室,这一年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毕业的徐小平拒绝了去音乐院校和研究机构的分配去向,选择到北大实现他的人文理想。那一年,和他一起分配来北大的还有一个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78级的毕业生师莉,他们两个人成为北大学生文艺活动的指导老师。后来虽然他们都离开了北大,但徐小平还能经常见到,偶尔还能在一起吃饭聊天,师莉已经是20多年没有见到了,只是偶尔能听到她的消息。
30年过去了,那时的翩翩少年、青年,现在都在50岁上下了,说起当年的那些事、那些人,旧日情景就在眼前,大家彷佛都年轻了,图书馆、宿舍楼、未名湖、博雅塔,俄文楼前的铜像,司徒雷登的别墅,曲径通幽的地方总能见到早熟的那几个人,坚守在图书馆里的那几个,现在已经是某个学科的带头人了。不过在这一晚的聚会上,我们都是那个年月的青葱学子,身怀理想、风采激扬,穿过燕南园的时候总会慢下脚步,向那几栋小灰楼里的大师致敬;三角地、37楼,当然还有女生宿舍楼前,挥洒着不知疲倦的青春时光。徐小平打开一瓶30年的香槟,为我们结识30年祝酒;然后大家的酒都有些多了,红酒、白酒、啤酒,直到吃完了最后一粒花生米,最后一片老北京蒜肠,最后一块巧克力慕斯,才有了依依不舍的再见和四月份的邀约。
人生有几个30年?人生能有几个30年的朋友?我们这些人,也许没有下一个30年了,但是我们的友情,一定要超越30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