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爱吃家常菜—《城市快报》的采访

标签:
家常菜吃货天津城市快报美食 |
分类: 美食心情 |
这是天津《城市快报》春节前的一次采访。采访链接:
http://epaper.tianjinwe.com/cskb/cskb/2013-02/12/content_6837109.htm
对话董克平
“我是一个儒家实用理性精神的信奉者,关注的多是当下、现在的生活。末日的情结即使在我情绪最灰暗的时候,心里也没有它的位置。”
对于董克平,世界每天都是新的。因为他相信变化,相信人们生活的这个地方会越变越好。短暂的阴暗、一时的低潮,对于社会进程来讲,只不过是瞬间的事情,有一个好心态,什么都能顶过去了。
“作为一个爱吃、好吃、还在琢磨吃喝的人,一顿让我吃得开心的晚餐,一次和朋友聊得热火朝天的聚会,大致就可以抵消掉那些灰色暗影的影响了。因为我坚信,喜欢吃的家伙一定不是一个无趣的人,追求吃喝,也许就是对生活情趣的追求,虽然吃喝只是人生过程中的一个方面,但它却是无法缺失的一个方面。”
春节于我来讲倒是在家吃些家常食物、清淡食物的时候,妻子做什么我就吃什么,没有什么特别要求。大概是我小学的时候,有一年春节,家里只有外婆、我和弟弟在家包饺子,包完饺子后,外婆把一盖帘饺子放到院子里冻起来,我问这是为什么?外婆说,等我爸爸妈妈回来再煮,让他们吃到热乎的饺子。那一天,父母很晚才回家,我也是在那个除夕,第一次完成了通宵守夜。
城市快报(以下简称“快报”):作为《舌尖上的中国》的美食顾问,在第一部“舌尖”引起轰动时,很多哏儿都的市民都感到遗憾,想问问为什么《舌尖上的中国》没有介绍津味美食?提到津味美食,你有推荐菜吗?
董克平:第一季的七集实在无法容纳更多的东西,因此不仅是天津,还有很多地方的食物也没涉及到,相对来讲,天津的美食可以划到鲁菜风味中,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菜式。不过因为京津距离近,饮食风格相近,我还是比较喜欢天津菜的。酒楼的大馅饺子、贴饼子熬小鱼我都喜欢,一些小洋楼里的西餐也做得不错。
快报:有人让你给吃货下个定义,你回答:“爱吃、敢吃、会吃。”能不能说说,归结出这六个字,需要怎样的经历?在品味吃的过程中,哪些事情让你记忆深刻?或者这样说,是什么事情让你悟到了这六个字?
董克平:爱吃是前提,不爱吃怎么成为吃货?敢吃是基础,不敢吃你会少了许多见识另类美味的机会;会吃是要懂得食材的特质以及恰当的烹饪手法,能领会到烹调带来的变化,烹调带来的美味。这样会让你的进餐过程充满了愉快。
快报:我们相信人人生来都有吃的欲望,但未必都生来就是吃货。能不能以你自己为例,给我们讲一讲,你是如何在吃的道路上晋级的?
董克平:喜欢吃,然后琢磨吃,有机会尝试着做一点吃。
快报:你说过,品美食不影响健康,有足够运动就可以。可网友说你深夜贴图是折磨他们,能说说你为何总在深夜发图吗?如果这样做会让很多人半夜加餐,你会怎么想呢?
董克平:因为白天不是在吃就是在去吃的路上,没有时间。只有晚上才能把白天吃过的东西过滤一下发出来。
快报:据说你也下厨,你有拿手菜吗?
董克平:白萝卜煮三文鱼头。
快报:你有忌口的食物吗?你平日里偏爱哪种口味?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
董克平:没什么忌口的。法律明令禁止的东西一概不吃,哪怕它再好吃,也绝对不碰。
快报:有网友说出“食在广州”,你立即就接“厨出凤城”。类似这样的俗语,你还能列出哪些?有关于天津卫董克平:好,说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说大闸蟹,“九月团脐十月尖”,说贵州人嗜酸,“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当当吃海货,不算不会过”这句说的是天津人吧?
快报:你想传递的是怎样一种饮食态度?
董克平:各地的地理环境、物产、风俗不同,口味也就不同,让广东人评价东北菜,很难得出东北人喜欢的结论来,这就是众口难调,但是于此就说东北菜不好吃也是不能成立的。中国地域辽阔,风味众多,你喜欢哪口就吃哪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