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春,鲜味正当时(《TimeOut北京》专题)

标签:
春鲜江南春菜秧草荠菜马兰头扬州南京美食 |
分类: 美食心情 |
感谢@陆地食色 提供精美照片
春江水暖,肥了田野阡陌边的野菜,薄雾晨露,润了山间竹林的笋芽。大雁北归的时候,清鲜脆嫩的春鲜也来到了北京人的餐桌。
吃春,南方从春节时分开始,江南春来早,二月江南草长莺飞的时候,江南遍地春色,野菜时蔬纷呈,春鲜已是百姓餐桌的佳肴,可谓吃春;北地春意迟,立春时节,北京还是寒风猎猎、百树秃黄,江南吃春,北京只能说是咬春:一张薄饼,夹裹着酱肉和豆芽、鸡蛋、粉丝点缀着几根翠绿春韭炒成的和菜,吃下去,算是完成对立春的纪念。吃春则要等到春雨过后,田野里的野菜长出来,时间已是春分前后了。
晚虽晚了点,吃还是要吃的。不过老北京的春鲜,多是一些野菜或是树菜,与温暖湿润的南方菜蔬是不能比的。北京的野菜有荠菜、野苋菜、面条菜、马齿苋、花椒叶,树菜则有香椿、榆钱儿、柳芽、杏叶等,凉拌、做汤、做馅、煎炸几种方式烹制后,成为北京人吃春的佳肴。这些年南北交通发达,人员往来频繁,北京人吃鲜、吃春的内容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不仅时间上已几乎与江南同步,内容上却还比江南多一些。这是因为南方有的北京第二天就能有,各地的风味餐厅也让当地当季的时鲜在第一时间出现在自家的菜单上;而北京的柳芽、枣芽榆钱这类吃食,南方人不吃,反而让北京的春鲜多了些内容。
乍暖微寒的春雨飘洒在江南的阡陌,泛绿的江水浸润着田野的绿色,小花开了,泛着脉脉的清香,活色生香的春色里,绿油油、水灵灵的春菜,悄悄长成了,带着露珠、带着新绿,把那份独有的新鲜脆嫩源源不断地送到人们的餐桌上。
那些可爱的春使:
秧草
扬州一带在大田成片种植做基肥之用,故扬州人叫它“秧草”。秧草可以鲜吃,第一茬新芽嫩叶味道最好,不仅鲜美程度最高,而且由于是越冬生长,其营养成分也特高,它含的Vc超过白萝卜三倍。吃时用旺火素油爆炒,也可以配笋片笋丝,不配荤肉,味极嫩鲜。秧草产量大,吃不掉的秧草洗净阴干后用盐稍加搓揉放入瓶中腌制,一周后就能吃了,而且久贮不会酸腐。长江下游爱用秧草烧河豚,据说是因为秧草有解毒的作用。
荠菜
马兰头
水芹:水芹中富含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类,其中以钙、磷、铁等含量较高,具有清洁血液、降低人的血压和血脂等功效。水芹的生长期较长,秋冬春都可以随时采收,初春时节最鲜嫩名贵。既可以凉拌食用,也可以与其他荤菜炒煮,亦可做海米炝水芹、水芹炒肉丝、水芹羊肉饺、水芹拌花生仁等。江苏沿江地区年夜饭中必有一道菜“路路通”,就是用水芹制作,取其生于水中,四通八达之意。
芦蒿
鱼腥草
春笋
菜薹有多种,最著名的是武汉洪山的红菜薹,广东地区叫做菜芯,是青菜抽了薹上面有了菜花,吃食取其嫩茎。扬州一带的菜薹是青菜长到一尺来高时未开花抽薹的茎叶。扬州当地在春节后上市,做法多是用它烧河蚌,或与咸肉炒了吃。这种菜薹和吃法在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常见,也是这一地区春天常见的家常菜肴。
春韭
慈姑
水塘池边撒种便长,一株可结十几个果实,有如慈母抚育孩子,故得名“慈姑”。肉质滑嫩,稍有苦味,入菜多为红烧、快炒和炖汤,风味独特。每年8月上旬种植,12月底至来年2月采收上市。所以说这个季节吃它是最好的时候。
塔菜,北京人叫菊花菜,上海人叫塌棵菜,南京、扬州一带叫塔菜。清鲜微苦,炒食、煮汤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