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料理,不错的日本料理店。

标签:
日本料理刺身日本地震带子金枪鱼响 |
分类: 美食心情 |
日本地震后好似京城里日本料理的生意冷清了一些,具体情况怎么样我不太清楚。在这个日益珍惜个体生命的年代,谈核色变是可以理解的。只是这个对个体的重视还只是个人的事情,和社会无关,和国家职能部门的责任更没有什么关系。对有关部门的不信任使得权威渠道消息的力量感降到了最低,于是各种流言在民间流传。这个被污染,那个不能吃,尤其是和日本有关的东西,更是不能碰了。也许就是这种情绪的蔓延,影响到了日本料理的生意,怎么说呢?我是不信那些传言的。我还是喜欢吃日本料理的。因为我知道,虽然日本地震了,虽然日本核电站泄露了,虽然有些海域被污染了,但是这些和我要吃进肚子里的那些食物没有什么关系,冠名于日本料理的食物,不一定是日本本地的,即使是日本本地的也不会是核污染地区的,(人都不过去,拿什么去捕捞收割呢?)因此想吃还是去吃吧。于我来讲没有什么不能吃的,只有想吃或不想吃,爱吃或不爱吃而已。
其实这其中还有别的原因。许多海产品日本不是原产地只是集散地,只是这些食物用了日本料理的方法,是日本人习惯的吃法而被想象成是日本的原产。三文鱼是挪威的,金枪鱼也是挪威的。即使不是挪威的,还有西班牙的、加拿大的;那些贝类产品有些是中国海域的,有些是东南亚海域的,还有些是澳洲或者大西洋海域的,这些地方和日本地震的那个地界距离实在太远了,毒素如果能够飘到那里也早被海水稀释到无法检测或者是已经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因此想吃还是去吃吧,别怕,我在前面已经试过了。
是的,我试过了。前两天我和朋友去了西大望路蓝堡公寓里的响。这是一家日本料理店,主人是个性林忆莲的弟弟。坐下聊天,林弟弟礼貌谦和,弱弱的说着自己的对美食的感觉。聊天中,知道林弟弟是个钟情于美食的人,开这家料理店是想通过他监制的食物把自己内心对美食的理解和渴望传达给喜欢美食的朋友。努力的把自己的理念灌输到餐厅经营的每一个细节中,为客人提供一个紧贴现代感官的日式料理,以及细腻的口感、丰富的色彩以及多样化的风格对料理独特的感受。
小店虽然面积不大,却费了不少心思。很多用品,餐具、酒具以及店内的摆设等,都是店主人早期从日本淘来的,从细节上让大家感觉到独特的餐饮文化。店里还有一个全北京独一无二的分享墙,客人可以将用餐感受写在上面,也可以将自己的心愿写出来。不管您是在心愿墙分享自己的感受或者是阅读别人的感受,用餐之余翻翻满墙的文字或许能找到你熟悉的人。
试了几样菜,感觉不错是我喜欢的滋味。没有太多的装饰,好味道对味蕾的直接安慰。看上去是日本料理的样子,可是和平时常见的日料又有些不同。有一些新的西式化的菜品。材料新鲜,简单烹饪,喝一口清酒吃一口菜,慢慢咀嚼,慢慢吞咽,唇齿活动间体会食物带给你的喜悦。其实好的日本料理和中国烹饪的要义是相通的,所谓大味比真,真味必淡,在响料理的几道菜式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不知道别人感觉怎样,我是喜欢响料理的菜品的。
南瓜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