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董克平
董克平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1,168,203
  • 关注人气:99,45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顺风123

(2010-11-16 20:30:19)
标签:

美食

顺风123

重庆菜

菜品

凉面鸡

夫妻鳝片

分类: 美食心情

上海的朋友来京,约我在顺风123见面,聊些事情,顺便吃个晚饭。我帮着上海的朋友约好了顺风23的罗店长,6点半的时候,大家在顺风123聚齐了。

 

北京的川菜餐厅不少,重庆直辖后又出现了不少打着重庆风味旗号的餐厅。虽然说重庆菜有自己的特点,但大体上还是在川菜范畴内,所谓渝菜在我看来只是重庆人内心里的想法和愿望,实在是难以从川菜中剥离出来的。在我有限的川菜经验和川渝两地的饮食经验里,以成都为代表的川菜在味道、味型、精致等方面是远远超过重庆菜的,渝菜是麻辣咸油加了量的川菜。这大概是和重庆的地理气候环境相关,也是当年重庆地区的人员结构有关。从饮食文化传播的角度来讲,四川地区的菜肴当年都是到了成都,经过在成都的锤炼和精致化以后,才陆续走向全国的。虽然现在交通、物流和资讯的发达,各地区都有可能直接把自己的特色推向全国,可是川菜积淀下来的那些名菜名点,多数还是与成都有关的。这一点在和顺风123北京店的罗店长的聊天中,也从侧面得到了佐证。

 

顺风123是重庆有名餐厅,据说开业至今生意一直兴旺,每到饭口时,门口总有排队等位的。罗店长介绍说,顺风123的菜品,主要是有川菜和重庆地区的江湖菜构成。江湖二字,说出了重庆菜最基本的特点——味重、量、制作简单加上略显粗糙。而这样的特点正好适应了工作压力大、味觉退化和社会审美粗鄙化的趋势。这也是重庆菜流行的的一个社会文化因素。

 

有点扯远了。其实吃就是那么回事,肚皮瘪了吃什么都香,而且味越重越过瘾,所谓下饭是也。如果把吃饭当做一种可以加入审美因素的活动,作为琢磨饮食文化的一个通道,那么认真的对待每一道菜肴,细究其中的味道差别和好坏优劣,也是一件别有情趣的事情。延伸到餐厅评价、菜品评价上,值不值得去、好吃。不好吃是简单的也是最直接的标准 ,如果用这种简单的方式评价昨晚在顺风123吃到的几道菜品,那就可以直接的说:不好吃、不值得去了。 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评价,同桌的朋友是这个评语,当天晚上在餐厅遇到的北京烹饪协会副会长、京菜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烹饪大师石万荣先生,也是如此评价。以至于我开始怀疑自己的味觉感受,怎么我们觉得不太好吃的餐厅会有不错的生意呢?也许是我的味觉出了毛病,不过我也知道一个餐厅生意的好坏,菜品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按照我认识的某个专家的说法则是:服务是第一位的、环境是第二位的、营销师第三位的,菜品是第四位的,即使是平均分配这四项,菜品最高也只能站到25%,可见评价一个餐厅仅从菜品出发是不能完整、正确反映一个餐厅的。而我的评价,仅仅是从菜品出发,因此对味道要求不高,对环境对情调有所要求的朋友,还是不要听信我的评论的。

夫妻鳝片。顺风123的创新菜,夫妻肺片的改良版。这个菜的到了大家的好评,香嫩爽脆,鳝片能够处理到脆脆的口感而香味不失,麻辣适度,值得赞赏!

顺风123
凉面鸡。这是顺风123的成名菜,可惜的是质量不稳定。上次去吃,面条筋滑,花生香脆,鸡肉味浓。这次呢,鸡肉明显偏少,面条硬邦邦的,花生一股陈旧味,吃在嘴里把一切该有的美好全破坏了,令人深恶痛绝。这样一个餐厅怎么在这样的细节上出毛病呢?对自己的镇店名菜都如此的不用心思,那么其他的菜呢?这种事情就怕联想,虽然你不愿意把自己对后面的菜品的期待降到零点一下,但是镇店名菜的不用心,后面真的不用期待了。
顺风123
豇豆。不期待了,也就不记名字了。因此也就不记得这个菜的名字了。不过我能记住的是不好吃,豇豆绵软的没有魂了。滋味却只浮在表面上。
顺风123
馋嘴蛙。没觉得香,蛙腿肉倒是挺嫩的。
顺风123
粉蒸羊肉。这也是一道创新菜,可是羊肉没有羊肉味,米粉不够油润,底下垫蒸的红薯不甜更不润。倒不如那道青元粉蒸肉好吃。
顺风123
鲜虾炝炒莲花白。其实还不如实实在在的炝炒莲花白呢,加那几个虾有什么作用?炝炒是快火急炒,要的是镬气,莲花白炝炒可得,鲜虾呢?岂是炝炒可得?顺风123
聊天时,罗店长说他们即将在北京开新店,这说明人家对北京的餐饮市场有信心,对自己的经营也有信心。对成功者说不,实在是一件不讨好的事情,不过我不做餐厅,也没有经营压力,想到哪说到哪,说了也就说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