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拼食材的巨扒房

标签:
美食饮食牛肉洲际酒店张红北京 |
分类: 美食心情 |
西餐网的美女张红约我吃饭。电话中,张红问我想吃什么,想了想,西餐么,吃牛肉吧。张红说,那去巨扒房吧!那里的牛肉超级棒。
我说吃牛肉是有原因的。去年参加了澳大利亚牛肉协会举办的黑匣子烹饪大赛的晚宴,尝到了用澳大利亚最好的牛肉烹制的菜肴,那种美妙的味觉享受给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可是中国对国外牛肉的进口一直限制多多,很少能吃到真的好牛肉,虽然国内也有不错的牛肉,口感和香气都值得回味。但是这是在缺乏比较的情况下得到的感受。大董先生说过一句话:吃过好的才知道什么不好。吃过澳洲的上品牛肉,吃过走私过来的日本牛肉,才知道我国的牛肉养殖业和出品还有一段不短的路要走。讲究吃喝在中国是过去的传统,中断后到现在才恢复几年呀?从喂饱肚皮到讲究吃喝,这是一个较为漫长的成长过程,我们现在不过几年的功夫,真的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最近北京很多五星级酒店都在推广澳大利亚的牛肉,前一段时间在柏悦酒店主席台餐厅吃了所谓八级澳洲和牛肉,不知道这个级别是怎么分的,但是牛肉确实是很好吃。主席台是中餐厅,做的是粤菜,牛排用的是西餐的做法,从厨房到包房的距离不断,加上在分到个人的盘子里,牛肉的温度已经讲了很多,吃到嘴里感觉到了嫩,香气的感觉差了很多。后来在在威斯汀金融街店的Prego餐厅也见到澳大利亚牛肉,要了一块300克的牛排,不知是什么原因,要了五成熟的上来至少有七成熟了。好牛肉到了七成熟,牛肉的美味会损失很多,本想在咀嚼中体会上品牛肉香汁在口腔迸溅的美妙,可是因为过于熟了,对美妙的期待只能是下一次的机会了。这种美妙的感觉终于在金融街洲际酒店的巨扒房实现了。
五星级酒店竞相推出顶级牛肉的菜肴,说明现在北京餐饮市场的竞争日趋白热化。菜品的创新在今天、在中国烹饪异常丰富的背景下已经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了。要想做出名声,要想留住客人,菜单的调换、新菜式的推出又是必须要做的事情。一个必须要做、一个日益艰难,那么简单又能赢得喝彩的就是在食材上的比拼了,这也是众多酒店推出顶级牛肉菜式的原因。这一点在社会餐饮上也有所反应。各地独特风味、独特菜式餐馆在北京越来越多,一些餐厅随食材的追求(大董的黄油蟹),要得就是独有和特色。
同样的道理,食材好,烹饪技术也要好,否则就是暴殄天物了。好的食材吃不出好的味道和口感,这是对食材的不尊重,也是对厨师自己、对客人的不尊重。能否做到好上加好,和厨师本身有关,和厨房的管理有关,和对食材的认识程度有关,和餐厅的行政总厨也有关。几个有关都能做到90分以上,大致就可有接近完美的的菜肴了,巨扒房的牛扒之旅让我有了这样的感受。
洲际酒店的行政总厨王青松先生在酒店行业有着多年的从业经验。曾先后在北京港澳中心瑞士酒店、南京希尔顿酒店、大连瑞士酒店等高级五星级酒店担任西餐厨师长、行政副总厨和高级行政副总厨职。对中西菜肴有着深刻而独立的见解。在菜品的创新中很好的运用了中西各自的优势与特点,在菜品fasion(潮流化、时尚化)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探索。在王青松先生的带领下,洲际酒店的餐饮在京城食客中有着不俗的口碑。我们有幸吃到了王先生亲自烹制的牛排。
200天谷饲澳洲和牛眼肉。这块肉450克,配的黑椒汁,其实吃的时候我基本没有用黑椒汁,只洒了一点黑胡椒粒。切一小块入口,鲜嫩无边,清嚼即化,肉汁饱满,腴香盈腔。好吃呀!
细部:嫩红发粉,正是好火候。
顶级菲力。朋友要的是菲力,厚厚圆圆的一大块。
菲力细部
餐厅的环境幽雅安静,宽敞从容,细节上也很讲究。
餐前的面包。热热的很香,嚼到后面越来越像,那个番茄酱抹在面包上别有一番味道。
阿拉斯加雪蟹沙拉,菜叶清脆,蟹肉鲜甜。
意大利蘑菇沙拉,大蘑菇套小蘑菇,尝了一块,很新鲜的味觉感受。
朋友要的蘑菇汤
我要的番茄清汤,清鲜细润。
小食炸鱿鱼圈。脆香诱人。
主菜的配菜:炒蘑菇、奶油菠菜、炒时蔬。
扒越南黑龙虾。个大,肉细,适口弹牙。
环境
环境
关于澳大利亚牛肉的一点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