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容酒楼的家常与时鲜

标签:
饮食北容酒楼时鲜家常菜馆北京美食 |
分类: 美食心情 |
一段时间以来,北京的家常菜馆很是流行。开始的时候是为了找一点家的感觉,吃点小时候吃过但是不常吃的东西;后来呢,则是因为便宜,适应面广,慢慢的流行开了。当年北京有几家声名不错的家常菜馆,东西那一带有民芳和东亚,后来有了郭林,直接以家常菜为号召,连锁店开遍了京城。在后来,大大小小的家常菜馆就遍布京城了,以家常菜对付中饭、晚饭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开始时候的家常菜,做的主要是北京人家里吃的那些菜,炖排骨、炖带鱼、肉片扁豆、西红柿炒茄子丝等,后来呢,家常菜的范围扩大了,把别的菜系的一些经典切简单的菜也加了进来。川菜中的鱼香肉丝、粤菜里的梅菜扣肉等等,也加入了家常菜的行列。有一次和川菜大师牛金生老师聊天说起家常菜,牛老师根本不承认什么家常菜的概念,与其说家常菜,不如说庶民菜概念更能适合目前北京流行的所谓家常菜。而且这个庶民菜已经不再局限在北京地区了,全国各地的都能涵括进来,而且北京现在的家常菜发展趋势也能证明牛老师的这个提法。
吃过很多地方的家常菜(其实外地没有家常菜的概念,也没有所谓的家常菜馆),抛开全国范围,要说北京城里家常菜(庶民菜)做的比较好的,要数劲松中街那里的北容酒楼了。曾经和几位餐饮界的朋友聊起北京菜里的庶民菜,大家公认做的好,就有北容酒楼。这是为什么呢?
北容酒楼的老板是烹饪大师石万荣,自小长在北京,曾经在梨园界呆过一段时间,至今酒酣之际还能字正腔圆的唱上几句。要说北京城里懂得吃喝的,一是贵族而是高官,三是巨贾,四是各界达人,再有就是梨园界的人士了。石大师耳濡目染自然对饮食那些事接触的也就多一些。后来几经辗转学了厨艺,成了中国烹饪大师,自然不会忘记小时候吃的见的那些北京菜了。有了条件,有了技艺,于是石大师便把记忆中的北京菜慢慢的做了出来,并把自己的技艺和理解融会贯通到北京庶民菜当中,做出了好吃的北京菜,成就了今天北容酒楼每天排队吃饭的好生意。
做好了庶民菜,便想着变化。变化之一就是把市面上流行的一些菜品加以改造,成为北京家常菜的新内容。这也是北京家常菜在今天竞争激烈的餐饮市场图谋生存的招数之一。其实任何菜系任何菜种都是发展变化的,都在不断吸收着新鲜的东西来丰富壮大自己的。菜系的丰富发展如此,一个菜的类别也是如此。正如目前流行的北京家常菜增加了许多外菜系的基本菜式一样,北容酒楼也在北京庶民的基础上,加进了一些时鲜的菜品,这大概就是与时俱进在餐饮也得具体表现形式吧。
前几天和几位餐饮界人士和美食口的记者去了北容酒楼,吃了几个石万荣大师亲自提调的菜品,既有北京传统菜,也有不是时鲜的海鲜类菜品。吃完后,大家的感觉很舒服,喝茶聊天时还有很不错的味觉记忆。
传统的北京菜
炖吊子:香鲜醇厚,滋味悠长。
炖牛窝筋:第一次吃,第一次吃到这么好吃的炖牛肉。滋味腴厚,酥融欲化。
干炸丸子:外皮酥脆,内里鲜香。
家常炖带鱼:小时候家里的味道
酱肘子,吃了这个,天福号的也就可以歇菜了。
烧羊腩:细润酥香。
鸭掌:很有口感,腌制的味道我很喜欢。
老北京茄泥
时鲜菜:
豆豉蒸生蚝:生蚝肥美,豉香浓郁。
汆螺片:和好的粤菜师傅做的相比,这个菜在火候的把握上还要提高。
蒜茸蒸扇贝:先前的粤菜海鲜,现在已是很多家都在做了
豉汁蒸蛏子:倒不如姜葱炒更好一些。
剁椒蒸贵妃蚌(天鹅蛋)很精彩的一道菜,脆嫩甜香辣,还有一点微微的酸香。
这几道菜和粤菜酒楼比起来,有的差一些,有的自成风格。北容酒楼的这些菜,很能代表现在京城里家常菜概念的菜品内容,质量上却远在那些以家常菜著称的餐馆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