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聊长江三鲜
(2009-03-21 20:56:37)
标签:
鲥鱼河豚三鲜鮰鱼刀鱼长江美食 |
分类: 美食心情 |
和大董先生、徐小平先生聊长江三鲜,大董先生刚刚从扬中江鲜节回来,自然有很深的体会,小平老师是扬州人,自小吃着江鲜长大,也是很有发言权的。我呢,只有听的份了。长江三鲜,一说是鲥鱼、刀鱼、河豚,一说是用鮰鱼顶了河豚的位置。这两种说法也不知道那个是最原始的。有人说,因为河豚有毒,每年都会因为吃河豚死上几个人,国家不太主张宣传河豚,因此用鮰鱼代替河豚;也有人说,是因为鲥鱼已经灭绝,三鲜只剩下两鲜了,为此由河豚顶了上去,弥补鲥鱼缺失的遗憾。这个说法是把鮰鱼放到三鲜之中的。我也不知道那种说法是对的。
大董先生今天说,扬中那个地方吃河豚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按照公元纪年,那就是公元前的事情了。大概是在春秋时期,扬中就开始吃河豚了。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那么三鲜应该是鲥鱼、刀鱼、河豚了。现在鲥鱼基本灭绝了,偶尔还会在富春江、钱塘江以及广东的西江里见到,但是数量之少已经男仔餐桌上见到了;刀鱼也很少见了,能见到的也是天价,一般人难以问津。记得小平老师说他中学的时候,家里的鲥鱼卖0.72元一斤,和一斤猪肉的价格差不多,现在如果是野生的鲥鱼,100斤猪肉也换不来的。
小平老师还透露了一个信息,就是今后也许会有鲥鱼吃了,是长江的鲥鱼,而不是市场上餐厅买的那种泰国、缅甸进口的假鲥鱼。进口的鲥鱼只要几十元一斤,餐厅里却想你要长江鲥鱼的价钱,蒙的就是那些喜欢耳食之人。虽然餐厅卖的不真,但是这种事还是愿打愿挨,反正很多人没有吃过真正的鲥鱼,权当吃到的就是真的罢了。
小平老师透露的信息是:江阴那里利用先进的方法,已经有了养殖的鲥鱼,先育苗,长到一定个头的时候放到长江里,到了时候在捕捞回来,算是半养殖半野生吧。小平老师说,这种鲥鱼让他想起了中学时代鲥鱼的味道,看来是不错了。但是大董先生则认为养殖的东西怎么也比不上野生的。当然是这个道理,但是无论如何,这种半养殖半野生的鲥鱼怎么都会强过进口的假鲥鱼的。
即使是河豚,现在也是养殖的多,最早是扬中那里养殖成功,随即很多地方都有养殖河豚的了。养殖的河豚和野生的河豚味道上确实差着很多。早年间在镇江吃过一次野生的河豚,那种鲜美至今难以忘怀。后来在北京、在唐山、在其他地方吃过很多次河豚,再也没有镇江的那次好吃了。朋友说,养殖的河豚逐渐在退化,毒性比野生的小了很多。也许就是河豚毒素的减少,味道也就逊色了吧?大概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任何一种吃食,只要在中国流行起来,灭种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为了满足人们的口腹之欲,除了大量的人工驯养,还能有别的办法么?自然界存在的东西是有自己的定数的,中国人的嘴巴太厉害,打破了生物繁殖的规律和平衡,也就快到了吃不到的时候了。当然这里面还有其他的原因,社会发展带来的污染是物种灭绝更大的因素。
不过这就是另外的话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