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辉质疑文怀沙

标签:
大师学术青少年书法文怀沙中国杂谈 |
分类: 心情文字 |
哥哥的儿子从小写大字,文明的说法就是学书法,十几年下来也算学有所得了。这样说是因为他在书法上取得了一点成绩,曾经获得中日青少年书法比赛的一等奖,后来还和几个获奖者举办了书法展览。在那次展览上,来了很多人,大概是它的书法老师请来的名人吧,借此为学生扬名,也为自己扬名。开幕式办的很热闹,当天来的最大的名人就是文怀沙。很多人争着和文怀沙合影,站在白发飘飘的老者旁边,多少能沾上一些仙气吧。
我没有挤过去,不是因为别的原因,只是不爱凑热闹。文怀沙这个人我知道它的名字,他的书我一本也没看过。不知道什么原因,我总觉得他和南怀瑾那样的人物差不多,不是扎实的知识人,不想我在大学时见到过的那些老先生,每一本书或者是他们的讲义,都是可以让人受用终生的精神食粮。随着时间那些大师一个个的走了,从此中国也就没有大师了。突然冒出一个叫文怀沙的大师,还真是有点不适应。
为什么不适应呢? 我上学是知道的那些大师,多少可以知道的他们的历史、他们学术发展的脉络,很多大师都有国外留学的北京,或者在民国时代已经赫赫有名了。民国时期的院士,1949年后的学部委员,差不多都是那些人。虽然有反右和WG的打压,但是空气稍稍自由一些,就能看到他们的身影或者文字。可是文怀沙的出现基本是在信息时代,在资讯发达的今天突然间涌现出这样一个大师,而且在此之前没有任何学术著作和学术名声,也就难怪有人怀疑了,至少我是不相信的。看了今天的新京报知道了有人质疑文怀沙的身世和学术,有人希望文怀沙正面回应这些质疑,这是给那些欺世盗名的人一个惊醒。伪造和蒙骗是不能让自己成为大师,成为文化名人的。
李辉是我喜欢的作家,家里有他写的几本书,他和夫人应红编写的《自知识界的声音:世纪之问》是我很喜欢的一本有深度的书籍,李辉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钩沉与挖掘,也让我澄清了很多历史上的疑问。从我理解的李辉的治学态度出发,我已经相信了李辉的质疑,他是不会没有证据胡乱说话的。而且考据功夫是李辉的强项,凭着他人民日报记者的身份,查一些档案还是比较容易的。从档案中获得的资料,应该可以相信。我觉得李辉没有十足的把握是不会写出质疑文章的。(潘采夫的文章在这里)
就我的感觉,李辉的质疑文章很难得到被质疑者的正面回应的。因为那些历史档案记载的东西不是几句话就能解释清楚,或者掩盖下去的。一个虚假的大师即将坍塌,而学术的光明还远远没能到来。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看到浙江大学论文造假一事的议论,不检讨自己的学生造假(自己是否在参与不好说),而是指责举报者别有用心。其实不管人家是不是别有用心,关键的问题是自己是否做错了事?这样的人品说明了不仅有伪大师在招摇撞骗,那些真的大师、院士,也不复前辈当年的风采、气度了。或者说,道德人格上已经被污染了?
想问一句:这是为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