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门全聚德拍的几张照片

标签:
鸭票全聚德粮票翅席月薪前门杂谈 |
分类: 心情文字 |
朋友在报纸作了多年的美食编辑,突然决定离开美食去做别的行业了。听到这个消息,一是惊讶,二是感到可惜。随后再想,也就释然了。朋友是个极聪明又大智慧的女子,无论做那个行业,都能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朋友说,要离开了,大家一起坐坐吧。于是一些朋友便来到全聚德前门店的居庸关厅坐了一中午。我去得早了一些,在大堂里随意逛了一圈,拍了几张照片。
鸭票。以前的鸭票没见过,只是听说过。话剧《天下第一楼》说的是全聚德的故事,里面就说了鸭票。这次见到了,就是这个样子。全聚德现在也有鸭票,纸张和印刷都高级了许多。但怎么看也没这个有意思。光绪27年,是1901年,据今天已经有107年了。那时一只鸭子大洋6角,按照一块大洋2袋洋面粉比价换算过来,这只鸭子也真不便宜。
燕翅席,一桌要80元。按照当年北大名教授月薪360元来说,还是可以的。也就是说一个高级知识分子的月薪可以吃上四顿这样的宴席。那时候,一个不错的小四合院也不过200多元,可见这顿饭的价格实在不低。不过现在的大学教授的月薪是吃不起燕翅席的,一般的燕窝需要5、600一位,鱼翅需要300左右一位,一桌饭下来怎么也要上万了,光是月薪肯定是不够了。
面票,我上学的时候还有粮票,每个人规定每个月能吃多少斤粮食,大学生是每月35斤。那种粮票小小的,很薄的纸,很容易破碎。这种餐厅用的粮票还是第一次见到,看到这个,才知道那时候饭馆也是需要粮票的,也就明白了,为什么买早点的时候一个油饼需要6分钱,二两粮票了。1949年前肯定没有这玩艺,我在学校的后期,这种东西也没什么作用了,成为我们换鸡蛋的有价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