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中国菜

标签:
中国菜菜品菜系美食经济文化杂谈 |
分类: 美食心情 |
白菜双墩
晚上回家的车上,车在电视放了一段北京的宣传片,里面有很多美食的画面,炸酱面、卤煮火烧、烤鸭、涮羊肉等北京的传统美食,一一在眼前闪过,真是诱人。尤其是在急忙回家吃晚饭的之前,看到这些好吃的,肚子感到更饿了。
除了这些传统的美食,画面中还有很多现代的美食,那些盘饰精致、制作精巧的菜品更是吸引了我的眼睛。我熟悉的有大董的菜品,梧桐俱乐部的菜品,皇家驿栈的菜品等等,看到那些精美的菜品,不由的想到生在北京这个美食之都,做着一档有关美食的节目真是一件幸事。有机会见识这些美食是我的荣幸。
前几天和郝文杰先生聊天,说到菜品创新的问题,我觉得现在交通发达,资讯发达,过去那种产生菜系的条件喜爱飞速发展的交通和资讯面前,逐渐的消失了,人们的交往越来越便捷,对外部世界的了解越来越方便,广州一分钟前的事情很有可能很快就在其他地方成为话题,即使对国外的了解,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也变得方便了。菜系的产生,一个是要具有一定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一个是要有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现在呢,封闭的空间几乎不存在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虽然还有高低之分,但是相互间已经不存在交流的困难,也就没有什么秘密可言了。这样的形势下,菜系间的学习和借鉴可以迅速的实现,拿来主义成为菜系改革和丰富最基本、最有效、也是最简单便捷的手段。菜系的融合在大的都市里一件发轫,菜系产生的条件业已消失,以后的中国菜系怕是要有一个统一的名字中国菜了。这也就是《天下美食》第九期的重点文章改造中国菜的立论基础和着眼点吧。
大董先生说,中国厨艺落后了。在今年的博古死烹饪大赛亚洲区的比赛上,中国厨师只取得第五名的成绩,没有能进入到法国的决赛。大董先生认为,落后的不是技艺,而是理念。“我们和世界烹饪大国的差距在于:我们不能同时在艺术和美食两个层面上完美的表达中国菜,满足人们在精神层面上的美食需要。”大董先生这样总结到。基于这种解读,才有了改造中国菜的说法。
对于厨艺,对于中国菜,除了吃之外,我是门外汉。但是朦胧的感觉到在地球村逐渐形成的今天,美食也有逐渐融合的趋势,要想是中国菜成为世界性的美食,改造中国菜就势在必行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理念,多样的食材,无不补充着中国菜的内容,为中国菜的改造和发展提供着坚实的外部条件,关键在于我们能否自觉地认识到自觉地去实现中国才的改造了。
干烧比目鱼
番茄脆菇沙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