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些美食并未消失

(2008-07-24 21:17:40)
标签:

九转大肠

天下美食

糟溜鱼片

惠丰堂

砂锅居

杂谈

分类: 美食心情

《天下美食》是一本很高级的美食杂志,我喜欢的专栏作家沈宏非先生任主编。与其称沈先生为美食家,我到更愿意吧他看成是专栏作家。诚然,在我眼里,沈先生是真正懂得美食的人。记得那次见到沈先生的时候,把自己手边能找到的沈先生的书籍一一让他签了名,有一本《思想工作》因为没在手边,书上也就没有留下沈先生的墨迹,当时还真是感到了些许遗憾。不过沈先生说再出书的话就不用买了,他会寄给我签名本的,心中暗喜。

 

《天下美食》有一个专栏的题目是:已经消失的美食。里面说了鲥鱼、秃黄油、糟溜三白等菜肴,其中说了一道传统的山东菜肴:九转大肠。看过之后,有了一些疑问,鲥鱼因为污染的原因,长江里已经没有了,秃黄油因为麻烦,因为健康,也渐渐淡出人们的餐桌了,但是像糟溜三白、九转大肠这样的鲁菜名馔为什么也要列入到消失的美食当中呢?糟溜菜是鲁菜和淮扬菜中有重要的地位,在北京一般的山东馆子、苏浙馆子都会有这道菜,我至少在同和居、丰泽园、惠丰堂、美味斋、同春园等餐厅吃到过,全聚德、便宜坊等烤鸭店也有糟溜菜的。在我有限的经验里这道菜是没有消失的,而且随着传统的回归,人们对味道的挑剔和重新认识,很多的人越来越喜欢糟溜的口味了,有市场前景的菜品怎么会消失呢?不知道《天下美食》杂志是从哪个角度理解、讲述消失的美食的,这个说法在物理意义上显然是不成立的,就是以上海(编辑部所在地)的范围考量,也不该有此结论的;或许他们是从味道上,从原料的精致意义上,虽然现在有些原材料不如以前的味道纯正了,但是还远远没有到消失的程度。

惠丰堂的糟溜鱼片有些美食并未消失

便宜坊的糟溜鱼片有些美食并未消失

九转大肠同样如此。这道菜是个费工费火要手艺的菜,因原材料的低廉,也卖不出什么好价钱来,加上大肠的高胆固醇含量有悖于现代健康饮食观念,吃的人少了很多,但是也远远没有到消失的程度。当年大董先生凭着九转大肠这道菜,获得了烹饪大师的称号,真正的把大肠做出了九转的味道。九转大肠在北京的鲁菜馆子里是道大菜,差不多都会有。我在兰桂坊吃过侯荣凤老师做的九转大肠,在大董烤鸭店吃过,在便宜坊哈德门店吃过,就是昨天,还在西四砂锅居吃了。或许这些店做的都难以达到历史记述中那种味道和境界,但是我吃过之后也觉得不错。如果说因为健康原因人们不吃了,但这只是一部分人的选择。大肠胆固醇含量固然很高,但是又不是经常吃,偶尔吃一次问题还是不大的。而且现在很多人还真是好这一口,要的是酸、甜、香、辣、咸五味俱全,看的是枣红色的晶莹红润。这样的好东西怎么会消失呢?

砂锅居的九转大肠有些美食并未消失

 

我不能说《天下美食》不好,因为我很喜欢这本杂志。但是在这个话题上,我觉得《天下美食》的朋友们有些武断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