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还是那么冷,到了三九,即使是暖冬也该冷上几天了,否则北京的冬天还敢叫做冬天么?我不喜欢寒冷的天气,但是还是愿意一年中有那么几天要冷一些,这样才有四季的意思,要是连北京都四季不分明了,这世界也快完蛋了。
今天是腊八,也就是农历的十二月初八,农历中十二月称为腊月,初八也就是腊八了。腊八这一天,要喝腊八粥,把家中的各种米、豆熬成一锅粥,还可以加些花生、核桃这类的干果,和红枣、桂圆这样的甜品,大冷天喝碗热乎乎的甜粥,显然是一个不错的享受。
这几天没刮风也没下雪,可是这几天气温却下降的厉害。冷呀,气象专家说,这主要是冷空气的主力偏东,扩散南下到华北,因此,风力不大,而影响的时间却比较长,使得京城的气温连续几天持续下降。无论是最低气温,还是最高气温,都刷新了入冬以来的最低记录,早晨出门大家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冷”字。冷在“三九”,这句话还真是不假。过去人们形容天气寒冷都爱用十冬腊月的这个词,可不是么,现在已经是农历的腊月了,今天不就是腊月初八,俗称的腊八么?腊八过去叫做“腊八节”了,腊八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喝腊八粥。按老北京的讲究,从这一天开始就进入了春节“热身期”,可以说,腊八就是迎新春的“头彩”。民俗专家说,腊月其实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美食月”,“二十三糖官儿粘,二十六炖牛肉,二七二八把面发”等民俗均与美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这一切都要从腊八“喝粥”开始。
腊八节起源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据说,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成道之日也在十二月初八,因此腊八也是佛教徒的节日,又称“佛成道节”。
腊八的习俗:
吃冰:腊八前一天,人们一般用钢盆舀水结冰,等到了腊八节就脱盆冰并把冰敲成碎块。据说这天的冰很神奇,吃了它在以后一年不会肚子疼。
喝腊八粥:“腊八”的“八”是节气,并非由固定的8种食品组成,传统的腊八粥选料十分广泛,既有果仁、谷米等,还有肉类。京城百姓钟情腊八粥,除却食俗之外,也因为腊八粥营养丰富,易于吸收,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微量元素,有和胃、补脾、养心、清肺、益肾、利肝、消渴、明目、安神等食疗作用,尤其是在干燥的冬季食用,实是老少皆宜的滋补佳肴。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泡腊八蒜:
老北京人家,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一天赛过一天,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到了过年吃饺子的时候,拿出来,酸还是那么酸,辣却不是那么辣了,饺子沾着腊八醋,那是越吃越香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