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做节目的时候,听到嘉宾说有一个朋友在工体那里开了一家名字叫做茉莉的餐厅,上网看了一下,标注的是亚洲创意菜,于是便在心里留下了茉莉的印象。朋友是20年的朋友了,以前经常在一起玩,泡吧,蹦迪,锄大地。后来朋友在演艺圈发展,做了经纪人,我则是全国各地乱跑,继续着我的盲流生涯。偶尔通个电话,互道一声平安,算是知道彼此还好,也就是这样了。朋友么,知道对方还活着,还在做事,还在用以前的那个电话,就可以了,至于活得如意不如意是另外的问题了。
明天的节目做工体周边吃喝玩乐场所的搜索介绍,脑子里不由得想起了茉莉。于是晚上就去了那里。工体的人工湖疏浚好了,湖中不再是干涸的泥地,而是碧波荡漾,茉莉在湖中修了一个灯光喷泉,晚上的时候哗哗的水声、灿烂的灯光,把湖面装点的有些神秘也有了几分妖娆。坐在二楼靠窗的位子,远看工体的巍峨,近观湖面的微波,还有不远处掩映在树影里的建筑,这样的就餐环境在京城里还是不多的。王小峰用DV拍了个电影,里面餐厅的镜头,多是用了茉莉的场景,要是没有特点的话,电影也不会在那里取景了。
和餐厅的住店总经理董先生聊天,很是投机。朋友说,董先生是个美食家,对餐饮一道有很深的研究。当然了我也姓董,也喜欢美食,只是还没有到研究的份上。见到有个喜欢并且研究美食的本家,心里还真是高兴。而且我们两个人都认识另外一个也是本家的美食大家—大董先生,于是相互间的话题就更多了。
尝了几个菜,头盘是蟹肉金菇菠菜羹,样子很漂亮,味道也不错,只是有些咸了,看第一道猜的样式,走的是现代饮食观念的路数,但是无论如何是不能咸的呀。头菜一咸,对后面菜的感觉也就打了折扣。
董先生说,他们餐厅走的路数是创意中国菜,创意是吸收西餐、日餐的一些长处和盘饰有点,中国菜是尽量保持菜品的中国味道。我不知道这样的概念如何在菜品中实现,但是从对茉莉的几道菜感觉上,这样的观念还是任重道远的。
烧味双拼不错,叉烧烧得入味,脆皮鸡也是恰到好处,很香,不过这两个菜都是地道的中国味道,和创意的关系不大;XO酱葱烧烤麸大概是想利用XO酱的鲜味增加烤麸的味道层次,但是如果烤麸本身没有发制好的话,XO酱的妙处则是无法体现的,这道菜的烤麸口感发粘,显然是发制的不好,而且基本上沿用了上海菜中四喜烤麸的路数,XO酱在这里就显得有些多余了,还不用把烤麸做到精致来的好;京都酱烤银鳕鱼中的配菜蛋白要比鳕鱼好吃,大家觉得蛋白炒出了螃蟹的味道,十足的是赛螃蟹的小型化,而鳕鱼烤制的略微发干,不够润,鳕鱼的肥厚鲜香也就很难完全体现了;最喜欢的是香蒜黑椒牛柳粒,说是牛柳,其实是大大的牛肉块,牛肉选用的是澳洲牛肉,用的是牛扒的做法,煎到七成熟,牛肉饱满多汁,椒香浓郁,放到嘴里,咬破椒香,便是盈腔的牛肉香气,好吃。
茉莉的菜品还算精致,说是创意中国菜,但西式的做法和味型也是常见于他们的出品中。有些我是喜欢的,有些我还在适应。至于好坏与否,那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情了。
可惜的是,今天没有带相机出门,晚上吃饭时就没能拍到菜品的照片,有点遗憾。
今天约了不少事,一切还算顺利。约的事情大致和吃有关,这个星期在家吃饭的时候又没有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