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已经出到了第四册,我是每册都买得。没想到的是,珠珠比我先看完这几本书的。不知道六年级的孩子怎么会喜欢历史书籍,珠珠说,当年明月写的很好玩,那些语言都能看得懂,而且是用当下的语言解释历史上的人物和事件,这样就拉近了今天和历史的距离。我没想到珠珠能说出这样的一番话,虽然谈不到吃惊,但是还有些诧异珠珠的小脑袋里究竟还装了些什么我不知道的东西。有时候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经常会夸奖珠珠,我没有炫耀的意思,但是我真的为有这样的一个女儿开心。
说起明朝的事情,我也就想起了在晚报上看到的那个可以作为话题的文章了。出德胜门往北,有些地名就和明朝有关,那些今天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的地名,却和明朝的一些大事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昌平的十三陵埋着明朝的13位皇帝,可是明朝有16位皇帝,除了朱元璋埋在了南京,建文帝被叔叔朱棣打得不知所终,还有一位皇帝没有埋在昌平那边。这个皇帝就是代宗朱祁钰了。朱祁钰年号景泰(公元1450年至1457年),死后因其兄明英宗朱祁镇从中作梗,废了他的帝号,以王礼葬于海淀玉泉山对面金山口,直至明宪宗朱见深继位后始恢复其帝号,并以帝王礼葬之,终于平反了这一冤案。但是其坟墓也就留在海淀金山口了。
朱祁钰死时,英宗朱祁镇动了许多歪脑筋,开始时也曾装模作样的要埋往十三陵中,但在暗中买通杠房的执事与杠夫,使景泰帝的灵柩出德胜门不久,便以棺材太沉太重为由频繁的更换杠夫,杠夫换了一拨又一拨,从此便有了京北地区二拨子四拨子的传说,最后只好把棺材停在一个村子的关帝庙里,这就是今天回龙观的由来。以前看到二道拨子、回龙观这样的地名从来没有深究过,看到晚报上的文章,才知道还有这样的故事。北京啊北京,真是到处都是故事呀。
中午和朋友去了一茶一坐西单店吃饭,要了几个套餐和点心。我对一茶一座的感觉还是蛮好的,以前经常去新东安市场一茶一座,套餐味道好,肉臊子也很香,环境比较舒适,可以吃饭聊天,间或发发呆。西单店的整体环境没有新东安那边好,菜品的质量也差一些。和店家聊天,他们把餐厅定位在休闲上,真不知西单店那样的环境如何攀上休闲。不过店家这样定位自有店家的道理,实在没有必要讨论这样的问题。
晚上做节目,才知道俏江南的兰会所已经开业一年了。去年开业的时候在那里吃的龙虾和生蚝,那里的装修和装饰很是现代、豪华、典雅、精致。一晃儿,就是一年过去了。这世上流逝的最快的大概就是时光了。想想,虽然一把年纪了,也有了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一茶一座照片
盐酥鸡
鲜虾云吞面
红烧牛肉面
海鲜豆腐煲
文蛤田鸡煲
牛肉酥
套餐的一部分,还应该有一壶茶,一个点心才完整

茶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