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提前了一点出门,结果是一路畅通,到了社区中国的时候,居然才8点10分。对比了一下平时出行的时间,发现如果提早十分钟,路程上会节省20-30分钟,如果每天都能把这点时间利用上,也是能做不少事情的。因此决定以后要早点出门。
早几个月曾经对社区中国提过的建议,今天有了回复。时间之长让我几乎忘了我还曾经对他们讲过这样的话。之所以能够记起,是因为只有我的资源能够做这件事,但是时过境迁,现在回复我让我做这件事,我已经不知道还能否达到他们想要的结果了。时过境迁,好像今天对这个成语的理解深刻了许多。我变了一些,但大致没变,可是客观环境变了许多,今天再捡起这件事,给我的感觉是错失良机了。嗨,怎么又用了一个成语呀。
不过我还是要问问朋友的意思的,问清了才有可能找到方法,既然是任务,努力去做就是了,至于能有什么样的结果我真的不知。也许我已经预感到会是什么样的结果了,但是还是要努力一下的。
办公室虽然有空调,但是还是挺热,加上电脑的老旧,做了一点事后,电脑罢工了。这已经是第三次罢工了,原因很简单,散热不好,不但机箱热的烫手,连带我也热得流汗。腿部被机箱的热量烘烤着,上半身则是空调风扇转过来时凉快一点,转过去时就和室外室外差别不大了。这样的环境我曾经抱怨过,但是抱怨的结果是没有结果,只好忍耐了。我是多么渴望在一个凉快一些的环境里做事呀。
下午2点多离开社区中国去了南新仓的大董烤鸭店。吃喝玩乐大搜索节目专家顾问团聘书发放仪式今晚在那里举行,而且还要进行直播,早点过去做些准备工作。我到的最早,做完前期的一点工作后,坐下来和大董聊天。最近见识了不少大董先生的新菜,心中感触良多,正好借此机会请教。交谈中,我感觉大董的菜品以臻化境,仅仅用菜品、用烹饪来看大董的创作已经不够了,完全可以上升到艺术的层面、美学的层面来欣赏大董先生的创作。曾经对把中国的饮食文化放到了美学的范畴里产生过疑问,但是在大董这里我忽然明白了。“梦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中国美食文化的精华在大董先生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表现,传统的传承和创新中的开拓,在大董先生孜孜不倦的追求中有了完美的平衡点。
这些话看来有些溢美,但这确实是我的心里话。在烹饪艺术或者说烹饪美学上,我对大董已经不是佩服,而是折服。在品尝大董烤鸭店的菜品时,我能感到精美入画、如诗、如绣的菜品中,凝聚了大董先生在审美层面上的精神追求,虽然大董先生在谈话中说自己只是一个喜欢做菜的厨师,但是在我眼中,他已经是一个高明的艺术家,美学家了。也许你可以怀疑我的说法,但是你看过、你尝过大董先生的菜品后,多少会认同我的说法的。
直播做的很成功,嘉宾们的发言很精彩,主持人对现场的调度也很到位。为一个栏目请来众多专业人士,在北京文艺广播还是第一次。有了这些专家顾问的参与,我相信这档节目会越办越好的。
邵军台长讲话

民俗学者翟鸿起

营养专家王宜

直播前的交流

嘉宾间的交流

做好准备工作

直播开始了

采访胡滨会长

大董

工作中

华天副总贾飞跃先生

邵军台长和胡会长

取经

红油小鹿肉

虾子茭白

糖醋小排

榄菜蚕豆

洋葱木耳

牛小排配海盐

水晶鹅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