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流水帐 |
昨晚睡觉之前,和广州的妻姐通了电话。当时是北京时间22点10分,广州下着大雨,妻姐拖着疲惫脚步在大雨中穿行。心里疼了一下,虽然北京和广州很远,虽然和妻姐的接触不算多,但是我能体会妻姐的辛劳和孝顺。本来还想看看岳母的病情发展情况再决定妻子是否去广州,和妻姐通完电话,我和妻子互相看了一眼,眼神告知彼此,一定要马上去了。
有很多事需要在今天做,但是都顺延了。先到附近的车票代售处买票,谁知售票处突然停电了,问过店员,不知什么时候会恢复供电,只好怏怏而去。到鼓楼角下的姚记炒肝铺吃了早餐,再回售票处。路上看到工人在抢修线路,顺便问一下什么时候可以修好。工人回答要等到下午了,只好到别的地方去买票了。在王府井工美大厦买了票,明天上午11点的车票,后天,周五的早上,妻子就可以到广州了。
回家帮助妻子收拾行李,带了一些夏天的衣服,广州已经30度了,带几件裙子、T恤就可以了。带上一本书路上看,我推荐了《长篇小说选刊2》,上面有3个长篇,肖克凡的《机器》,格非的《山河入梦》和《穿旗袍的姨妈》,都还是不错的小说。妻子看过后,还可以给岳母看。岳母也是爱看小说的,在阳朔的那几年,还订阅《收获》,也是阳朔城里唯一订阅《收获》杂志的人。每次岳母来我家,都会带走一些小说,妻子喜爱读书的习惯,大概也是手岳母的影响吧。喜欢看文学期刊的人,多少都有一些小资调调,我当年之所以可以追到妻子,大概也和我那时身上有的小子调调有关,我不像广州人那么现实,还是追求浪漫的,也许就是身上的那种浪漫吸引了妻子吧。
收拾好东西,在自家的香椿树上摘了一些香椿嫩芽,买了大饼,做了香椿炒鸡蛋,简单喷香的午饭就是这样了。晚上还有一个早就定好的工作,到本帮菜馆浦月人家做访问,因此下午需要做些功课。虽然去过几次了,不过那几次只是针对菜品,这次访问是要涉及到餐厅其它方面的,功课还是要做的。
6点的时候到了浦月人家,刚刚装修过的店面干净整洁,淡灰色风格让人有种放松的感觉,在包房坐下,随意点了几个有特点的本帮菜,外婆红烧肉加百叶节,响油鳝糊,梅干菜焖鳜鱼,清炒河虾仁、百合炒蚕豆,河笃鲜,浦月小炒;凉菜有桂花糖藕,心太软,雪菜笋丝,四喜烤麸;主食是生煎馒头和葱油拌面。规规矩矩的本帮菜,浓油赤酱中带着时令的清鲜,浓淡分明,特色突出,很传统的风味特色,很时令的季节特点,价格上也不像某些海派上海菜那样离谱,算得上是一家好吃不贵的上海菜馆。餐厅的周总说,我们就是一个开饭馆的,能为顾客提供满意的菜品就是我们的最高追求。朴实的菜品,朴实的追求,构成了浦月人家亲民的经营特色,在北京的上海餐馆中独具特色。
回到家已经快九点了,女儿在和妻子聊天,珠珠知道妈妈明天去广州,今天表现的很是腻乎,真也好,假也好,反正弄的妻子挺伤感的。好一个聪明的珠珠。
前一篇:4月17日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