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流水帐 |
做了一天的杂事。不过这些事情不是我做就是要妻子做的。能有时间帮助做一点就应该尽力去做。妻子说,不希望听到“帮”字,而且讨厌在家里听到这个字。想想,妻子说得对,是我愚昧了。家里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有份做的,根本谈不上谁帮谁。很简单,家庭是由我们和孩子组成的,任何家里的事情,都是我应当应分做的,何来“帮”呢?说帮那就是生分了,潜意识里把自己看作了局外人。
妻子的话给我很大震动,让我重新认识了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你可以挣得比他(她)多,你也可能在社会上赢得比她(他)多一些知名度,但无论是在社会上还是在家里,双方都是平等的,家庭生活更是双方努力共建的。虽然男女之间的社会角色可能不同,回归到家庭,就应该是能者多劳,而且要尽自己的努力让对方快乐开心。无论是家务还是闲谈,千万不该有帮谁的意思。因为家是我们自己的。同时,作为男人、作为丈夫、作为父亲,更应该多做一些,因为在通常的社会习惯里,男人是山峰,是梁柱,不能让自己的角色责任在家庭生活缺失了。
完成了关于前门的话题,把写好的稿子传给了朋友,希望她能喜欢并采用。慢慢的有一些杂志或是编辑找到我,希望我给他们写一些关于饮食、关于养生、关于民俗的稿子,平时自己写着玩没觉得有什么,轻轻松松的就可以写上千把字,可是一到人家约稿,下笔就有如大山般沉重了,生涩的厉害。这说明我的文字功夫和表达能力还有很大的欠缺,还没有达到随心写意的程度;同时也说明我的态度时比较认真的,总想把文章写的漂亮一些,有内容、有思想一些。大概对文章的认真态度也是可以延伸到生活中的。平时对待自己是比较随意的,但是遇到朋友的要求或是请求,我就认真的不行,如果没有做好,我就会内疚。这样的态度让我结交了一些好朋友,希望我对文章的态度也能得到编辑们的欣赏,从而能够喜欢我写给他们的稿子。也许假以时日,我也会成为某一种类型的写手呢。
继续看张岱的《陶庵梦忆-西湖梦寻》,虽然阅读的艰难程度有所缓和,但还是遇到很多难以读出的怪字,这太影响阅读了,而且也影响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看来有必要准备一本比《现代汉语词典》更丰富的字典了。朋友们有没有好的推荐?
翻阅《发现上海餐厅》,里面介绍了一些名声不大、味道很好、格调清雅、特色突出的上海餐厅,没有收录那些名声很大的如鹭鹭、小南国、美林阁、上海人家等餐厅,为的是让读者或是喜欢上海的朋友能够更多的了解上海的美食。书中介绍的餐厅有的去过,确实不错,比如锦亭和锦江迪生附近的春、滴水洞湘菜、亨利餐厅几家小馆,还有一些没有去过,但是看到介绍文字后,就非常想去尝尝、看看了。譬如常熟路近长乐路的毛豆阿姨酒家面积不过200多平,但装修非常有创意,露天走廊的黑色雕花铁栏和红色岩石的地面庄重古朴。菜品中有一道稻草肉,肉的外围用新鲜的稻草捆扎,使肉有了一股清新的稻草气息。韭黄炒雀胗肫,成菜漂亮,口感韧脆结合的恰到好处。还有在李鸿章为其家眷修造的丁香花园里的申粤轩酒楼,则是真正的庭院园林使酒家。我去过丁香花园参观,占地30多亩的花园里百年古树就有30多棵,院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古树参天、景色宜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就餐,未吃,就有了几分醉意。申粤轩酒楼是粤菜餐厅,虽已鲍翅为主打,但是寻常点心也是做的一丝不苟,到这里喝早茶、吃宵夜可算是省钱赏景的上佳选择。
《发现上海餐厅》是“City Guide”丛书第一辑中的一本,这一辑里还有《发现广州餐厅》,是大名鼎鼎的沈宏非写的,《相约上海咖啡馆》、《广州城外假日游》、《搭乘地铁游广州》几本,我买了前三本,因为吃喝还是我最关心的事情。
买了一本大开本彩色的菜谱《海派名菜名点》,是上海银河宾馆编的。里面收录的好吃的太多了,图文并茂,色彩丰富,我很喜欢。银河宾馆我去上海的时候经常住在那里,它是上海市政府的大招待所,宾馆二楼的潮港城的潮州菜做的相当不错,我是把那里当作食堂的,不知现在还在不在了。
晚饭和朋友在和平宾馆后面的西堂子胡同东口的饺子馆吃的。那里的饺子真的好吃,没有什么海鲜馅,只是家常的韭菜、茴香、西葫芦、扁豆等,但个个饱满,汤汁浓郁,我是百吃不厌的。
前一篇:梅兰芳爱吃的烩饼
后一篇:2006年4月15日流水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