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魏辉博士
魏辉博士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459
  • 关注人气:7,73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月十五“拆炸弹”

(2015-03-05 19:55:26)
标签:

健康

分类: 微创外科

今天正月十五元宵节,上演了惊魂一刻。

有位34岁女性右肾上腺肿瘤患者,发现之前没有任何高血压等症状,在进行腹腔镜手术切除中,在分离肿瘤时血压突然急剧升高,从120/75mmHg30秒内升高到180/110mmHg。好在我手术前早有准备,手术之前看CT片时就想到遇到“炸弹”的可能。
    

 为什么嗜铬细胞瘤被称为炸弹?因为这种肿瘤中充满了能升高血压的儿茶酚胺,手术中如果挤压肿瘤就可能使儿茶酚胺进入血管,导致血压急剧升高造成心血管爆裂,以往这种肿瘤的手术死亡率高达20%~30%”,所以被称为“炸弹”,意思是动一下可能会引爆。
      

为了检测是否为“炸弹”,我在手术前做了充分的准备,用动脉插管实时测血压代替传统的周围血管测血压,使手术中对血压的检测更加精确和快捷。

正月十五“拆炸弹”

     现在手术中一碰肿瘤,动脉测压就立即显示血压升高(此时传统的周围血管测压还显示正常),马上停止手术,静脉给予硝普钠减压,1分钟左右血压就降到正常范围。

 

       立即改变手术方案,不触碰肿瘤,采取“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从人体最粗的一条静脉--下腔静脉表面分离,找到供应右肾上腺的中央静脉后用夹子夹闭血管,阻断肿瘤中的儿茶酚胺进入人体的通路,就如同“炸弹”被拆除了引信--成了“哑弹”,此时、再沿着肿瘤包膜血压就再也没有波动了。

正月十五“拆炸弹”

历时35分钟,基本未见到出血,3cm的嗜铬细胞瘤在腹腔镜下就完整切除下来了...

 正月十五“拆炸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