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是人和许多动物肠道中最主要且数量最多的一种细菌,形状呈两端钝圆短杆状而得名。婴儿出生后即随哺乳进入肠道,与人终身相伴,约占肠道菌中的1%。正常情况下,大多数大肠杆菌是非常安分守己的,他们不但不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任何危害,反而还能竞争性抵御致病菌的进攻,同时还能帮助合成维生素K2,与人体是互利共生的关系。只有在机体免疫力降低、肠道长期缺乏刺激等特殊情况下,这些平日里的良民才会兴风作浪,移居到肠道以外的地方,例如胆囊、尿道、膀胱、阑尾等地,造成相应部位的感染或全身播散性感染。因此,大部分大肠杆菌通常被看作机会致病菌。
大肠杆菌在环境卫生不良的情况下,常随粪便散布在周围环境中。若在水和食品中检出此菌,可认为是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从而可能有肠道病原菌的存在。因此,大肠菌群数(或大肠菌值)常作为饮水和食物(或药物)的卫生学标准。(国家规定每升饮用水中大肠杆菌数不应超过3个)。
大肠杆菌具有很多毒力因子,包括内毒素,荚膜,〣型分泌系统,黏附素和外毒素等。黏附素能使细菌紧密黏着在泌尿道和肠道的细胞上,避免因排尿时尿液的冲刷和肠道的蠕动作用而被排除。
大肠杆菌对人体危害最大的是内毒素,内毒素对机体有很强的毒性,它是引起严重感染、甚至死亡的元凶。可引起宿主发热、毒血症、败血症、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输卵管炎、肾炎,甚至休克死亡。内毒素是大肠杆菌细胞壁的成份,是一种脂多糖。当你用抗生素杀死细菌时,细菌死亡并释放出内毒素,因此在治疗大肠杆菌严重感染性疾病时,不能单纯只用抗菌素,否则可能会导致内毒素性休克,而使死亡增加。而应该同时清除内毒素。
大肠杆菌是一个大家族,虽然绝大多数大肠杆菌与人类有着良好合作,但就像人类大家族中总有一些异类分子一样,有少部分特殊类型的大肠杆菌具有相当强的毒力,一旦感染,将造成严重疫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代号为O157:H7的大肠杆菌,它是EHEC(肠出血性大肠杆菌)家族中的一员,它在美国1982、1984、1993年曾三次发生爆发性流行;日本在1996年也爆发过一次波及9000多人的大流行。O157:H7感染后的主要症状正是出血性腹泻,严重者可伴发溶血尿毒综合征(HUS),危及生命。由于O157:H7危害较大,且可经食物和饮用水在人群中广泛传播,因此食品卫生主管部门已将O157:H7列为常规检测项目。
O157H7大肠杆菌主要是通过污染食物而引起人的感染,O157H7大肠杆菌的致病能力和对胃酸的抵抗力均较强,人体感染EHEC后,潜伏期通常为3至4日。大肠杆菌是否引起发病取决于体内细菌的数量。在适宜环境下大肠杆菌繁殖的速度约为每30分钟繁殖一代,比如你手上有200个大肠杆菌,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分裂了8次,细菌数目是200×28═51200(个)。当细菌数量达到一定数目时,他们之间通过信息传递,就好像以前农民起义造反一样,在某一时间段就会一起爆发引起疾病。
O157:H7大肠杆菌会发生严重的痉挛性腹痛和反复发作的出血性腹泻,同时伴有发热、呕吐等表现,多为EHEC产生的毒素所致。某些严重感染者毒素随血行播散造成溶血性贫血,红细胞、血小板减少;肾脏受到波及时还会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对付此类病菌感染的最佳手段还是预防:
不吃不熟的肉类食品如生鱼,生牛肉(O157因对牛低毒而很容易被牛携带,因此食用未熟的牛肉易导致O157感染)等,食用生鲜瓜果前要彻底清洗,遇有腹泻尽早上医院。
1、保持双手清洁,进食或处理食物前,用肥皂及清水洗净双手,如厕或更换尿片后亦应洗手。
2、食水应采用自来水,并最好煮沸后才饮用。
3、不要徒手处理熟食;如有需要,应戴上手套。
4、避免进食高危食物,例如未经低温消毒法处理的牛奶,以及未熟透的汉堡扒、碎牛肉和其它肉类食品。
5、生的食物及熟食,尤其是牛肉及牛的内脏,应分开处理和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6、若食物的所有部分均加热至摄氏75度,便可消灭大肠杆菌O157 :
H7;因此,碎牛肉及汉堡扒应彻底煮至摄氏75度达2至3分钟,直至煮熟的肉完全转为褐色,而肉汁亦变得清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