曙猿是不是人类远祖
标签:
历史教育文化 |
分类: 阅读笔记 |
曙猿是不是人类远祖
——部分古人类学专家的研讨
(2017年中国科学家研究完成的曙猿复原图)
一、曙猿化石的发现和特征
1. 中华曙猿
(1)发现过程
1985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人类学家林一璞在江苏溧阳市上黄镇水母山发现了一些个体比较小的古代动物化石。
从1992年开始,美国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著名古脊椎动物学家玛丽·道森女士和古灵长类学家克里斯托弗·毕尔德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齐陶、王伴月、李传夔、郭建崴组成了联合研究小组,对上黄地区及相关地区开展了进一步的野外考察,对富含灵长类的上黄动物群及相关动物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发现的灵长类动物分为低等灵长类和高等灵长类。其中有已知的高级灵长类动物中最早的一种,被命名为中华曙猿。
(2)化石特征
中华曙猿的化石材料是一块带有三颗牙齿的右下颌骨残段以及一些零散的牙齿等,这是高级灵长类动物的重要特征。
中华曙猿是人类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灵长类动物,其个头比老鼠略大,重约200克。其形态像猫,已灭绝。
(3)生活时代
距今4500万年前的中始新世中期。
(山西省垣曲县黄河曙猿湾)
2. 世纪曙猿
(1)发现过程
1916年,北洋政府实业顾问、瑞典科学家安特生于黄河北岸山西省垣曲县寨里村附近发现了中国第一块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于
1994年,中美科学家在这里发现了中国科学史上第一块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1995年,中美科学家发现了众多的世界上最早的具有高等灵长类动物特征的猿类化石,发掘出一对带有几乎所有牙齿的猿下牙床,并且命名为“世纪曙猿”。
1997年,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童永生、黄学诗、美国北伊利诺斯大学的解剖学教授、古生物学家丹尼诺·基博,又找到了世纪曙猿的一些跗骨化石。
(2)化石特征
曙猿化石已经反映出猴类、猿类以及人类的共同祖先演化的早期特征。这种结构复杂的跗骨化石具有“镶嵌进化”的形态,既有若干高级灵长类特征,又具有部分原始的低级灵长类的特征。
(3)生活时代
距今4000万年以前。
3. 上河曙猿
(1)发现过程
1916年,中外科学家在黄河岸边开始了考古发现之旅。
1921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发现。
1953年,河南省渑池县南村乡任村村上河组,位于黄河南岸,与世纪曙猿发现地山西省垣曲县古城镇寨里村隔河相望。中外科学家发现了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化石,命名为“任村猴”。
1985年,童永生在渑池县南村乡任村上河组发现了高等灵长类哺乳动物——曙猿的牙齿化石。
1994年,美国卡奈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克里石涛卡教授在渑池县任村上河发现了曙猿新属新种化石(克斯假猿),后被命名为“上河曙猿”。
(2)化石特征
体重在100克到200克左右,与一只小老鼠差不多,以水果昆虫为食。
(3)生活时代
距今4500万年以前。与江苏溧阳的中华曙猿时代相近。
二、专家王景文和周国兴对于曙猿的争论
王景文(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类人猿起源和曙猿化石的发现》《百科知识》1998年第11期
人和与人类似的灵长类,如猩猩、黑猩猩、大猩猩、长臂猿、猕猴和南美的卷尾猴等,俗称高等灵长类,在分类学上称类人猿类,也有称猿猴类。而另一些灵长类,如马达加斯加的狐猴,非洲和东南亚的瘦猴和东南亚的眼镜猴等,称为低等灵长类,分类上称原猴类。高等灵长类起源于低等灵长类是公认的,但起源于哪一种低等灵长类就有不同的意见。
时至今日,人类的历史已推前到200多万年,人类起源于古猿已为大家所公认。
近几十年的古生物学调查说明高等灵长类和形态上与狐猴更类似的假熊猴类有关。我国曙猿的发现有利于这种设想。
曙猿是一种小型的灵长类动物,与现生的眼镜猴大小相近。研究者初步将其归入类人猿类,认为是类人猿的根基类型。
还需要进一步工作,找寻更多的更关键的材料,如头骨标本。
垣曲盆地是研究4000多万年前哺乳动物群的好地方,也是研究类人猿起源的难得的化石地点。
周国兴(古人类学家、北京自然博物馆研究员)
《曙猿化石与人类起源毫不相干》2000年5月8日《光明日报》
按照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事实,大约在距今6500万年前,原始灵长动物(即原猴类)从食虫类动物产生。在距今5000多万年左右,灵长类动物从原猴类中分化出许多高等灵长类动物,即猿猴类。在分类学上,灵长目下分两个亚目,即原猴亚目和猿猴类亚目(从拉丁学名汉译为“人样的亚目”,但并无“类人猿”亚目之意)。早期的猿猴类亚目虽然属于高等灵长类,但完全只是猴类而已。大约在距今2500万年左右,猴类才开始了向猿类的进化。此后,猿类又经历了一段漫长的演化过程,才完成了由原始猿类→低等类人猿(现存的以长臂猿为代表)→高等类人猿(现存的以亚洲褐猿、非洲大猩猩与黑猩猩为代表)的进化。在距今大概500万年左右,才从非洲的大猿类中分化出人科动物。
因此,我们一般讲人类的起源,是指人科动物的最早出现,也就是说,我们所关注的是500万年前由高等类人猿到人类的进化链条。
即使将人类起源的概念再作扩展,提前到人猿共同祖先的出现,那也只是能以距今2500万年左右或更早时期猿类的出现为时限,而不可能把猴类、甚至原猴类作为人类的祖先来加以研究。
无论山西垣曲发现的世纪曙猿化石,还是江苏溧阳发现的中华曙猿化石,甚至缅甸的同类化石,都只是一种从原猴类向猴类过渡中的动物化石。且不说它是否属于灵长类目前尚存争议,即使它是属于灵长类,也只是一种很早时期的猴子,根本不是“类人猿”。
如果把这种早期动物说成人类的远祖,那无异于将食虫类动物、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等也可以说成人类的远祖一样,是荒唐可笑的。
周国兴曾与古人类学方面的人士交换意见,他们都认为这种“比猴子还猴子”的曙猿化石与人类起源没有什么直接关系。据说,我国著名的第四纪地质学家刘东生将“曙猿”定名为“始猴”,即始祖猴类。这十分可取,有利于澄清古人类研究中的混乱。
王景文《曙猿:黎明时的类人猿》2000年《科学世界》第6期
我觉得周国兴掌握的资料太老了,都是五六十年代的资料,比如说在法尤姆发现的距今3500万年的猿,这个在世界上没有什么争论。
(附: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类起源研究组组长吴汝康也认为曙猿和人类起源没什么关系。)
我们也不敢说曙猿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但曙猿是最早的高等灵长类,没人否认曙猿是猿。曙猿是最早的猿,是介于低等和高等之间的灵长类。现在这中间还缺了2000万年的化石,到底它是向猿还是向猴演化,我们不敢说曙猿就是人类的直接祖先,但是我敢说它是人、猿、猴这三类的共同祖先。
曙猿既有低等灵长类又有高等灵长类特征,但是跟非洲的发现怎么联系,还很难说。
曙猿的直接祖先是什么?可能是从石镜猴这种很原始的一类灵长类进化而来的。世纪曙猿和中华曙猿不同种,但同为一个属,相差500万年。
周国兴《“曙猿”根本不是类人猿》2000年8月7日《光明日报》
王景文先生的说法已较过去有所改变,譬如,他已认为曙猿“是介于低等和高等之间的灵长类”,“我们不敢说它是人类的直接祖先”。
曙猿根本不是什么类人猿。现代灵长目传统的分类法是分为两个亚目,即原猴亚目和猿猴亚目(或称类人亚目)。原猴亚目包括狐猴次目与跗猴次目(或称眼镜猴次目)。猿猴亚目又分为新大陆的阔鼻类和旧大陆的狭鼻类两个次目。与人类关系密切的为狭鼻类,由它再分两个超科,即长尾猴超科(或称猕猴超科)和人形超科。人形超科包括三个科:长臂猿科,为小型猿类;猿科,为大型猿类,包括大猿、黑猿和褐猿三个属;人科,仅含一个属,即人属。所谓“猿类”,只是灵长目分类学中的人形超科中的成员,而科学上的所谓“类人猿”,实际上是指人形超科中除人类之外的现代猿类。
灵长类演化趋势是由原猴类亚目向猿猴亚目演化,后者进一步分化为阔鼻类和狭鼻类,直至狭鼻类又演化为现代狭鼻猴、猿和人。所谓“曙猿”,其实不过是原猴类中的一个化石代表。王景文先生所说,曙猿“是人、猿、猴这三类的共同祖先”,也只能表明其分类地位确实很低(因为它是猴的祖先),连“猿”也不是,比高等猴类还低,怎么能是“类人猿”呢?把这种动物定名为“曙猿”是名不符实的。
“曙猿”是否是人、猿、猴最早的共同祖先?恐怕不是那回事。首先,例如在缅甸发现的距今4500万年的安菲猴和邦唐猴,发现于北非的距今5000万年的阿尔及利猴,这些材料的年代都比“曙猿”更早。其次,虽说在形态上跗猴与高等灵长类有一定的相似性,然而在染色体上,它与高等灵长类、甚至与原猴类都有很大的差异。能够绝对肯定它是“共同祖先”吗?
王景文这里提到的法优姆“猿”,其实早已不是什么新东西。经过一系列研究,所谓3500万年前的法优姆“猿”,只不过是一群猴子。
灵长类学上真正的猿是指传统分类体系人形超科中猿科的成员。目前已知最早的化石猿类为“康修尔猿”,它出自肯尼亚距今2300至1400万年中新世地层中。所以一般认为猿科可能起源于距今2500万年前的非洲地区。比它晚的化石猿类,在欧、亚、非大陆均有很多发现,但到目前为止,尚未找到真正属于人类的直系祖先。
所谓“曙猿”,实为“曙猴”,对研究人类起源没有什么直接关系,因而在古人类学上的价值极为有限。我们研究人类起源最关心的是人类近祖,即属于人科这一支系的代表。称得上人类远祖的也只是包括人与类人猿的共同祖先在内的、乃至人形超科的古老成员,也就是寻找距今2500至500万年之间的人形超科的化石代表。如果硬要将那些跟后期灵长类关系尚无定论的“曙猿”称为人类遥远的祖先,那也并无实际意义。
人类是生物进化的最终产物,经历了古猿、古猴、古食虫类乃至爬行、两栖、鱼等阶段,进化地位比人低的都是人的祖先。你可以把“曙猿”称为人的遥远的祖先,也可把鱼称为人的遥远的祖先。你能因为在中国发现了一个重要的鱼化石,就可以说找到了人类的远祖,证明人类起源于中国吗!
三、曙猿给古人类学提出了难题
1980年代以来,古人类专家在中国发掘出了一些类人猿化石,距今年代约4500-4000万年,把它命名为曙猿(中华曙猿和世纪曙猿)。曙猿比在埃及发现的原上猿(被确认是最早的类人猿)要早500-1000万年。
世纪曙猿已经学会了在树上行走,他们没有尾巴(或许是尚未发掘出来),这样就可以认为世纪曙猿是一种最早的猿。研究发现曙猿的头骨上有矢状脊,确定他并不是已经可以下到地面上行走的猿类。但又确定曙猿有巨大的咀嚼肌,证明他们可以吃一些比较硬的东西。这表明曙猿也许已经和大猩猩有亲人关系,已经是一种现代类人猿。
与曙猿的相关研究成果曾在《自然》、《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得到部分国际同行的认可。但是,在曙猿化石发现之前,古生物学界曾长期认为人类最早的起源地在非洲,因为当时世界上最早的高等灵长类动物化石发现于北非,距今约3500万年。到目前为止,国际学界主流观点仍然不确定曙猿的真实性,仍然称埃及的原上猿是有史以来最早的猿。
(说明:本文使用的资料采自网络,在此一并向原作者致谢。)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