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议“有温度”

(2023-03-07 17:40:02)
标签:

教育

物理

温度

冷热

分类: 杂文

浅议“有温度”

 

不知道从何时、从何事、从何人开始,像“正能量”一样,“有温度”一词又充满了各种媒体,也是甚嚣尘上。例如,“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做有态度、有温度、有高度的基层干部”“采写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等等。

我不禁纳闷,难道世上还有“没有温度”的物体吗?

 浅议“有温度”


“温度”一词的意思人所共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初中二年级)教材《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一节这样定义:“物理学中通常用温度temperature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这就意味着温度高的物体有温度,温度低的物体也有温度,二者的差别仅仅是冷热程度不同,或者说温度的高低(大小)不同。

测量温度必须首先规定“起点”。如果没有温标的规定,说什么“正温度”或者“负温度”,甚至说“没有温度”或者“零温度”,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我们常用的摄氏温标,规定水结冰或者冰熔水的温度记为0,读作零摄氏度。因为水比冰热,就规定水的温度为正值,冰的温度为负值,例如水的沸点为“零上100度”,记为 +100,读作100摄氏度;南极最低温度记录是“零下80.6度”,记为 -80.6。那么,能不能据此就说,沸腾的水“有温度”,南极洲的冰“没有温度”呢?如此当然荒谬。

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反映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与日常生活不同,在科学研究中多采用“热力学温标”测算温度,也叫“绝对温度”。绝对温度的“零度”对应于摄氏温度的零下二百七十三度,即-273在此温度下,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为零,这意味着物体分子的集体运动“停止”。那能不能说此时的物体就没有温度了呢?当然不能,因为“绝对零度”的本义就是实实在在的温度。

 

有人说,“有温度”是一个因应新时代而创造的新词汇,它的意思是让人感受到热度、暖意,其含义由物理层面扩展到了人文层面。物理学和其它自然科学一样,讲究事实根据、逻辑推理、合理结论,即便在人文层面,造词、用词也不能违背科学。

我们引以骄傲的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字和语言灿烂辉煌,可以用来表达热度、暖意”的词汇多到可以海量计。例如,以“温”字开头的二字词汇:温暖、温和、温柔、温慈、温爱、温情、温蔼、温恻、温诚、温淳、温存、温馥、温恭、温顺、温静、温良、温雅……,等等等等。又如,以“温”字开头的成语:温良恭俭让、温良俭让、温良恭俭、温文尔雅、温柔敦厚、温润而泽……,等等等等。包含“温”字的成语:软语温言、扇枕温被、扇枕温席、温情密意、款语温言……,等等等等。

既然有如此众多的词语可用,又何苦违背科学而制造什么“新”词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