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 宁
静
宁静,安宁而清净,从环境到心境,都是一种境界。宁静的环境,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宁静的心灵,是“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随着物质文明的不断进化,尘世间多了许多的纷扰与嘈杂,五色足以乱目,五音足以噪耳,股市房市潮起潮落,车流人流汹涌澎湃,都市如此喧嚣。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滚滚洪流不可避免地袭扰了昔日宁静的乡村,乡下人纷纷涌进城市,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于是世界不再宁静,人心也随之浮躁起来。
喧嚣的尘世与浮躁的人心助长了物欲的膨胀,当疯狂的金钱成了生活的主宰时,我们的社会就不再和谐。这时候,宁静就显得愈发珍贵。“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与淡泊是一对孪生兄弟,古人是最忌浮躁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宁静与俭朴相辅相成,这才是“君子之行”,何况奢华与排场在今天也不符合“低碳生活”的要求。
儒家文化本来就崇尚宁静简朴的生活,但是西洋人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人的这种宁静,于是我们开始猛醒,欲“师夷长技以制夷”。自洋务运动至今100多年来,中国人不断地学习西洋“长技”,西方的物质文明及其生活方式渐渐地为我们所接受。但是,当我们还在不择手段地追求GDP成长时,却已经付出了资源濒临枯竭,环境频遭破坏,道德面临崩溃的代价。这时候,西方人已开始了反思他们的“文明病”,而我们仍在“追赶”的狂热中甚至没有时间反思。嚣杂与狂热中,宁静难求,但冷静一下实有必要,国家如此,个人亦然。
2009年,“寂寞”一词突然成了一个网络流行语,这是对喧嚣的反动,反映了一种普遍的社会情绪,也是一种消极的无奈。但我们不需要寂寞,我们需要一种宁静,并在宁静中反省。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社会,那就把喧嚣和狂热留给他人吧,作为生命的个体,我需要一种宁静的心境。在喧嚣的世界中找一份宁静,会泰然自若;在浮躁的心绪中找一份宁静,会心平气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