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党”颠覆了文章标题艺术
有一次逛西陆军事论坛,看到一个颇具吸引力的标题,打开一看,发现文章内容与标题毫无关系,完全可以用驴唇不对马嘴来形容。在我大呼上当的时候,看到文章下面有网友跟帖怒斥作者为“标题党”,这是我第一次听说“标题党”这个词。
但对于“标题党”这一现象我并不陌生,屡屡受骗之后,对其更加深恶痛绝。所谓“标题党”就是指某些人在BBS上发帖的时候,因为怕自己的帖子吸引力不够,没有人气,就取一个与自己所发帖子内容无关,但又非常吸引人的标题,以骗取其他网民的点击来提高自己帖子的人气。现在“标题党”已经由BBS开始向博客渗透,在博客上也随处可见他们的踪影。
“标题党”的目的是吸引眼球,骗取点击率,而手段则是五花八门。哪些词句最引人注目,他们就会毫不客气地大胆“拿来”,色情、暴力、明星绯闻、名人轶事、时髦词汇如“PK”
“VS”等最受欢迎,在标题的组织上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芝麻可以吹成西瓜。黄健翔火的时候,一则标题为《黄健翔首次公开张靓颖绯闻内幕》的帖子,点开链接是康师傅方便面的广告;另一则《男人为张曼玉搓澡》的标题,乃是一张男清洁工为飞机外身的大幅张曼玉广告做清洁的图片。这些属于典型的“标题党”,不客气地讲就是骗子。
还有一些网络作者原本是很规矩的,后来受了“标题党”的影响,也开始在文章标题上动起了脑筋,本来没有色情内容的也要取个似是而非的题目,打擦边球,努力往色情上面靠拢。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标题党”的作为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网站的鼓励,因为网站也需要点击率,需要人气。比如说,在今天(10月17日)某门户网站的博客首页就可以看到这样一些标题:《我在两个男人之间两班倒》、《男女友谊,经得起过夜吗》、《当强暴无可避免,那就开始享受吧》、《结婚了,竟然还是原来那个》……这些文章讲述的只是一些普通的情感故事,但标题却充满了诱惑,我姑且把此类作者称作“准标题党”。
人民网上曾有一篇叫做《旗帜鲜明反对“标题党”
》的文章列举了“标题党”的八大“罪状”:一是虚张声势,文不对题;二是标题暧昧,误导受众;三是渲染煽情,庸俗下作;四是添油加醋,肆意恶搞;五是耸人听闻,胡乱联系;六是愿打愿挨,不负责任;七是流毒网络,妨害传播;八是污染环境,害人害己。“标题党”虽然劣迹斑斑,声名狼藉,可是他们毫无悔改之意,继续在网上兴风作浪。有人特意作了一首“标题党”的“党歌”予以嘲讽:“我们都是标题党,每一个标题就是一个陷阱;我们都是点击手,哪怕你眼球不转悠……不分黑不分白,一万万鼠标齐上场,又拉党又结派,大家都来骗点击;标题越做越漂亮,IP的访问一定会暴涨,看网上的胜利日,全球的排名现曙光”。
文章的标题就像一个人的脸,我们看人先看脸,看文章也是先看标题,由此可见标题对于文章的重要性。“标题党”就是给文章戴上了一副光鲜的假面具,借以掩盖其内容的苍白虚无或乱七八糟,并以此欺骗读者。文章的标题本来是要讲究艺术性的,文学类的文章更是如此。标题应该是对整个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要求简洁凝练、主题鲜明,也可以使用比喻、借代、设问、双关等修辞手法。在这方面我们的古人堪称楷模,如韩愈的《师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秋声赋》、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袁枚的《祭妹文》,标题无不是紧扣文章内容,言简而意赅。
不可否认,“标题党”和“准标题党”确实在文章标题上费尽了心机,不惜哗众取宠,欺世盗名,实际上是颠覆了文章的标题艺术。“标题党”横行网络,是中文互联网世界的一个奇特文化现象。它受媒体商业化之风的熏陶,发端于一些门户网站,在媒体商业化大潮中羽翼渐丰并形成流派,既而逐渐坐大并横扫网络。流风所及,国内的一些主流媒体和海外的中文网站也习焉不察,慢慢地也成了“标题党”的“同志加兄弟”。“标题党”使我们的网络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虚夸之风,不仅虚张了自己的声势,浪费了网友的时间,欺骗了网友的感情,制造了“泡沫化”的点击率,并且严重污染了网络的空气。因此,我们这些深受“标题党”之害的广大网民要勇敢地站出来,旗帜鲜明地反对“标题党”,使其成为过街老鼠,在人人喊打声中抱头鼠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