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不平则鸣世间情感屈原柳永风月夕露沾我衣 |
分类: 生活感悟 |
谈谈风月总是可以的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文风犀利,提倡不平则鸣。也许是受前人鼓舞,当我看到社会上种种不平之事时,忍不住也要不自量力地鸣叫几声。这些声音形成文字,就成了所谓杂文或评论。针砭时弊是需要勇气的,然而我还是没有足够的勇气,我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避免越过雷池。可我还是不慎犯过几次“错误”,发表在博客上的文章被删除了。
我知道网络上有许多禁区,一些敏感话题是不能涉及的。遇不平之事时,能不能鸣叫以及如何鸣叫都需要仔细思量,就会让人十分难受。“路见不平一声哮”,那是梁山好汉的气概,他们是体制之外的人,当然可以大声咆哮,我等守法公民是不能和好汉们作比的。既然做不了好汉,我就只能做懦夫了。
懦夫不敢咆哮,偶尔鸣叫几声也要担惊受怕,但呻吟总是可以的。对有关国计民生的大事不能乱发议论,但谈谈风月总是可以的,虽然难免有无病呻吟的嫌疑。鲁迅先生借《准风月谈》谈了许多风月之外的事情,我不想向他学习,我要谈风月就是纯粹的风月。
风花雪月,既指自然景观,也指世间情感,有许多文章可以做。我们的古人就留下了无数吟风咏月的篇章,谈风月是中国古代文人乐此不疲的事情,这其中也寄托了他们所谓不得志的忧愤。屈原遭上官大夫诬陷,被楚怀王疏远,政治志愿无从实现,忧伤满怀,写就《离骚》。柳永科场失意,转身投入风月场中,偎红倚翠,眠花卧柳,并“奉旨填词”,留下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等千古名句。
屈原和柳永都是大家笔墨,屈原的《离骚》有很多托物言志的成份,他笔下的风花雪月都可作为抽象意识的象征,被后人解释成“牢骚”。相比之下,柳永的风月就纯粹得多,良辰美景与才子佳人交相辉映。文学大家谈风月被称为雅事,我等无名小卒妄谈风月,就只能算是自娱自乐。不过,网络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娱乐,那又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