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乞丐乞讨证城管政协委员和谐社会 |
分类: 时事点评 |
我们国家真的是一个证件大国,原以为“乞讨证”只是一个笑话,没想到还真有这么回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频道已经在节目中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了。既然是讨论,那就有正方和反方,也就是说对于是否应该给乞丐办理“乞讨证”有人赞成,有人反对。
至于赞成者与反对者各占多大的比例,很遗憾我手上没有这方面的数据。城管人员肯定是赞成的,因为乞丐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有了“乞讨证”就可以对无证乞丐实施驱赶。但首先提出给乞丐办证的并不是城管部门,而是武汉市的几名政协委员。我相信政协委员的出发点是好的,因为乞讨现象遍布各大中城市,不仅影响市容,而且真假难辨,其中还隐藏着拐卖儿童和诈骗等犯罪问题,是该想个法子好好治理一下了。只是政协委员开出的这副“药方”,在我看来也太小儿科了。有网友戏言,给乞丐办证还不如干脆发套制服给他们,最好让乞丐们也像城管一样戴上大檐帽,至于帽徽如何设计,还有待有关专家进一步研究论证。
让乞丐穿上制服行乞大家都觉得可笑,这也衬照出“乞讨证”的荒唐。“乞讨证”之不可行,首先在于它缺乏可操作性。什么样的乞丐可以办证,什么样的乞丐不能办证,如何制定标准?定个十条八条标准难不倒我们的行政部门,标准出来之后如何鉴定乞丐是否符合标准才是一件头痛的事情,去乞丐的家乡调查考证吗?那又需要增加多少财政预算,增加多少执法人员?即使每个乞丐的家底都查清了,那又如何对付假“乞讨证”的问题呢?由此看来给乞丐发一个证件并不难,问题在于证件不是万能的,靠办证来治理城市的乞讨现象完全缺乏可操作性。
其次是当乞丐成为一种合法的职业以后,势必鼓励不劳而获,误导社会的价值观。城市乞丐绝大部分来自贫穷的农村地区,他们当中确有一些人是丧失了劳动能力,生活无着,不得已才乞讨。但我也见过很多身体健壮,年纪轻轻的人跪在过街天桥上,声称家里遭遇自然灾害,或者是丢失了钱包,有的人说得更直接“没钱吃饭了,给我十块钱买个盒饭”。姑且不论这些人的乞讨理由是否真实,至少他们具备劳动能力,完全可以自食其力,哪怕是去捡废品。如果是偶然遭遇困难,他们还可以去救助站寻求帮助,何必跪在过街天桥上呢?据说有些闹市区的乞丐一天就可挣个三百五百,如此可观的“收入”几乎相当于打工仔一个月的薪水,这也难怪城市的乞丐群体日益壮大了。乞丐职业化以后,一些游手好闲的懒汉必将受到鼓舞,纷纷争当乞丐,恐怕会让发证机关始料未及。
拜托那些政协委员和一些所谓的专家多动动脑子研究一下乞丐现象的根源在哪里,而不要以为给乞丐发个证就万事大吉了。城市乞丐的大量涌现首先源于社会贫富分化日趋严重,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居民普遍缺少社会保障。用专家的话来说,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突破了0.4的警戒线,而国际上普遍认为一个国家的基尼系数如果达到0.6就将引发社会动荡。乞丐越来越多,当然要影响到和谐社会的建立,各级政府的政策要向农村倾斜,缩小城乡差别,降低基尼系数,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这才是治本之策。现阶段我们城市中的乞丐现象是无法消除的,我们应该尊重乞丐的乞讨权,法律并没有规定乞讨违法,但对于那些依靠乞讨敛财以及打着乞讨的幌子行诈骗之实的不法分子则需坚决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