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8月 埃及开罗街景
在忍受着嘈杂肮脏的环境和随时打算欺骗你的印度人之间,我突然感悟到所走过的两大文明古国的某种相似之处——聪明然而狡黠,有昔日的辉煌也有今日的败落,有文明的历史也有当下的懒惰……
我的朋友,一对加拿大夫妇,马上要在暑假过后举家搬到开罗去,开始新的生活。他们是专门在世界各地开办国际学校的英语老师,所以常常要根据工作需要转换城市。有时候,我很羡慕这样的生活方式,可以深度体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生活,好像一辈子都在做生活旅行的移民。但是,这一次不一样,他们是去开罗,哦,我的天。我问他:你去过开罗吗?他说:不,从来没去过。旁边的朋友马上插嘴说:但是他去过印度、巴基斯坦。好吧,也许他对即将到来的一切是有心理准备的。
2007年我第一次踏出国门时,为了便宜机票,曾两次在埃及的开罗机场转机,并有机会在开罗进行一日游。懵懵懂懂之间,对旅游的热情还未点燃,只是觉得新鲜而已。然而,经过数番折腾终于在午夜过后拿到落地签证走出开罗机场时,我已经彻底被埃及人的官僚、贪婪、狡猾和低效率打败了。如今,再翻开护照,仍然能看到最后一页上小小一个紫色的飞机印章,旁边歪歪扭扭用罗马文写的日期,没人能猜出,这是埃及入境凭证。
噩梦还没有结束,到达一个号称是五星级国际酒店的地方,又要等上很久才有房间入住,而且从下飞机开始到第二天早餐之间,没有机会喝到饮用水。仓促收拾的房间还残留着之前客人留下的气味,一种阿拉伯国家特有的香料味,被子、枕头、地毯都呈现出诡异的暗色,卫生间也与国内山区的三星级宾馆有得一拼,我甚至连用自来水刷牙的勇气都没有,就赶紧倒头入睡了。想起刚刚,帮忙提行李的小工,在几分钟之间,就可以问到我是否结婚,是否可以留电话,是否可以跟他约会……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国家?
第二天一早,安排的项目是游览心往已久的埃及博物馆,这可是我从小梦寐以求的地方。虽然很多埃及的宝贝如今保存在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地方,但还是有许多巨大而珍贵的宝物珍藏在这个不允许拍照、摄像,甚至不能带入手机的地方。然而,可恶的埃及人又来了。在熙熙攘攘的入口,开罗当地导游借口没有带现金,要挟我们给他小费,他才肯买票进场,而中方导游极其痛恨这种行为,不肯就范,这样来来回回讨论,时间白白流逝。夏天的大太阳已经开始在头上发威了,中方导游的英文也开始爆出脏字,最终,开罗导游只好乖乖买票,才算平息。
许多年后,我有机会在印度旅行,在忍受着嘈杂肮脏的环境和随时打算欺骗你的印度人之间,我突然感悟到所走过的两大文明古国的某种相似之处——聪明然而狡黠,有昔日的辉煌也有今日的败落,有文明的历史也有当下的懒惰……他们太喜欢躺在祖先创造的文明面前睡懒觉,用残留的遗迹骗骗钱,只求今日,不管未来。他们似乎对更美好的生活环境也并不强求,因为有一种叫做信仰的东西,可以让他们内心平静,别无所求。所有的这些,可能正是导致他们今日没落的根由。
午餐,在一家可以从窗户看到金字塔的餐厅进行。桌上篮子里的粗面烙饼,是埃及人的主食,还有几盘是各种豆子、豆泥做成的沙拉,用香料、辣椒、盐等简单烹饪过,作为搭配饼的配菜。之后,服务生还会用巨大的盘子来上菜,简单的烤鱼、烤肉和土豆泥,除了咸味,没有任何吸引人的香味,只能勉强下咽。难以想象,古代极尽奢华生活的法老们,在豪华的宫殿里,难道也是吃这些豆子、土豆和饼吗?如果是这样,再香艳的神秘传说似乎也要逊色许多……
刚从印度旅行一个月回国的时候,我整整瘦了八斤,就是因为吃不惯那里的食物。如今想起来,埃及和印度的饮食也有几分类似,埃及大饼VS印度馕,豆子沙拉VS咖喱土豆,真是令人厥倒的折磨。有些国家,是不适合长期居住的,尤其是对一个美食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摧残。如果你真的热爱探索古代文明,就去做个短途旅行吧,或许还是一剂减肥良药。但愿,我的加拿大朋友们在那里一切都好……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