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为什么要旅行?每当想起这个题目,我就心潮澎湃,好像有太多的话想要说,又总觉得不够充分去说明。注意,我要再次强调,这里说的不是旅游,而是旅行。昨晚看至深夜的电影《荒野生存》让我认为,在阿拉斯加无人区只身生存,那是旅行的至高境界。优越的城市生活,似乎使我们产生了基因的变异,以至于不能够适应自然中的优胜劣汰与生存法则。也许我们人类从自然中走来,最后还是要回归自然而去。
无论是依靠双脚行走天下的背包客,还是握着方向盘远走高飞的自驾车友,他们都是太可爱、太有勇气的一群人,并且有着不同寻常的智慧、远大的个人梦想和坚韧的心理素质。行走的途中,我们总会与来自不同地方的朋友不期而遇,那种天然产生的志同道合的共鸣,几乎不需要太多语言去沟通,就有说不完的精彩话题。坐下来,几碗肉,几杯酒,天涯海角处与你相聚,是难得的快意人生。
在自助旅行还不是特别发达的时代,我们有很多前辈克服了种种困难,完成属于自己的世界版图,远点说起,哥伦布、徐霞客、张骞,甚至是唐三藏都是曾经的榜样。近点说,好像红军长征都是走的风景优美的观景路线。面对我们生存的如此美丽的蓝色球形体,自小就已经从地球仪上熟知各个大洲、国家的地理位置,并可以在这个时代拿上护照、买张机票就能够到达,更有详尽的LONELY
PLANET指导你的吃住玩行购……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在这看似漫长实则短暂的生命中,不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呢?
当你开始迈出看世界的第一步时,也许并不是十分容易,就像第一次去外地上大学,第一次出远门一样,会带上很多行李和生活必需品,以保证在旅途当中依然享受着在家的生活水准。然而,你的旅行是会逐渐进化的,也许在这一过程中,逐步进化的是你自己。
最初,我也愿意享受旅行社为我安排好的一切,不去操心行程、吃饭、住宿、交通等各种问题,只需要挑选出一条线路,签好一份合同,带上拉杆箱和相机就可以出发了。
很快,我就不能满足那种被人束缚的感觉,而开始自己设计行程,那时,半个月的旅程需要花掉我一个月的时间去网上做功课,将数百页前辈的攻略浓缩到几页纸上,以保证行程的精确和完美。一个人在路上时,我兢兢业业的按图索骥,将攻略中提到的景点、美食、特色客栈一网打尽。
再后来,我遇到了玩越野的朋友们,学会那种完全凭感觉去旅行的态度,坐在颠簸的大篷车上,丢掉前人片面的攻略,边走边看,去创造属于自己的全新体验和独家攻略。而此时的行囊,经过诸多旅行的考验,只剩下小小的一个背包。想来,天为帐,地为床,能够容身之处都是家了。
当然,我们不是仅仅贪图那种地广人稀的片刻宁静,也不仅仅为了欣赏那些美到令人窒息的自然风景,更不是以俯视的姿态去窥探他人的生活秘密。旅行者,总是有一颗宽广而博爱的心灵,他们想去认识世界,认识世界上不同地域的人们,去学习接受不同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信仰,这也是一种文明与进步的标志。我喜欢旅游卫视新近的语言: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行者乐人。我们没有带着审视和猎奇的目光,在走过看过风景后,自此与这个地方告别,而是带着这种缘分般天成的气息,更多的与这块土地上的人们交流,并自此使自己的目光始终多一个地点停留。
语言——在路上的时候,我们越来越感觉到语言的重要。同属一个地球的我们,彼此却有着不同的肤色,不同的生活方式和不同的语言。懂得说英文固然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帮到我们,但是我们偏偏还是急着更近的拉近彼此的距离,而找寻更好的交流方式。在埃及开罗机场明亮的转机候机大厅,我听到旁边座位几位欧洲妇女在使用俄语,当我以俄语和她们打招呼后,她们欢欣雀跃地一下子围到我的身边。我十分理解她们作为非英语国家、不懂英文出行的不便。虽然我的英文、俄文都不足以支持我们进一步的交谈,但是那种片刻出现的他乡遇知音的感受,时时滋润着之后的旅行。旅行,使我不断的认识到语言的重要,而暗下决心,好好学习多国语言。
食物——我们怀着寻找美食的美好愿望而去,但是离开中国这片土地,似乎再没有什么美食能够长期占领我们的味蕾和胃口。你喜欢在旅行中还带上超市里的方便面和辣酱吗?你经常在他人面前反复提到你的家乡美味独一无二吗?那将不是一个真正旅行者所为,我们就是要到那个地方,去品尝当地的食物,去像当地人一样生活,哪怕你知道那些食物是多么难以下咽。而你用自己的味蕾挑战回来的独特经验,会支持你在自家厨房大展拳脚,锤炼出一套独门私房菜来。
每当旅行归来,重返旧日生活轨道的时候,都有种恍如隔世的模糊感。有前辈这样说过,那些旅行中的所见所闻所感,足以滋润接下来的平凡岁月。就这样润着吧,直到下次的启程……
来吧,朋友,请与我一起勇闯天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