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食物灌入动物大肠中,用来风干储藏的办法,最早不知追溯到哪个洲哪个国家哪个时代,想来应该很久远,因为对于香肠这种吃法,东西方人民都如此喜爱。最出名的当然是德国的香肠,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号称有15000多种,他们甚至为此修建了香肠博物馆,用来展出历代制造香肠的设备、配方材料以及香肠展品。
中国的香肠相比德国当然也毫不逊色,常见的有广东香肠、四川香肠、苏式香肠、湖南大香肠、哈尔滨红肠等等。这还只是按照地域进行的粗糙划分。光是广东香肠里,又可以分出来生抽肠、老抽肠、鲜鸭干肠、腊金银肠、猪心肠、瘦猪肉肠、蚝豉肠、鲜虾肠、蛋黄肠、玫瑰猪肉肠、牛肉肠、鸡肉肠、鸭肉肠、冬菇肠、鱿鱼肠、尧柱冻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东莞腊肠等几十种。所以,欲将天下香肠吃个遍,看来也是件难事。
米灌肠是很有丽江地方特色的纳西族传统食物,因为其具有补血、补气的药用功能,还被称作“麻补”。据说早年间马帮长途跋涉、旅途劳顿,风餐露宿是家常便饭,很容易腹泻,消化不良。遇到这种情况,赶马大哥就会切上一片,烤焦香后冲服,效果神奇,由此得名。
米灌肠分为黑米灌肠和白米灌肠两种。黑米灌肠是将蒸到九成熟的糯米,加上猪血浆、盐巴、茴香籽和花椒等几种佐料搅拌均匀后,灌到猪肠子里,用蒸锅蒸熟;而白米灌肠则是将猪血浆换成鸡蛋清,蒸熟后就是白米灌肠了。
逢到过年,纳西族人都要杀年猪,此时家家也都做米灌肠,然后将它们一串串挂在菜架上,放个一年半载也不会坏,随吃随取。喜欢油滑爽口的就蒸,怕胖的用油煎干,蘸上丽江的辣椒粉,又有嚼劲又有味,既满足了口舌之欲,也饱了肚子。
纳西人在款待客人时也常常有米灌肠出场,此时看起来油光肥大、黑糊糊的米灌肠,却常常让客人赞不绝口。据说有一次纳西族人招待一位外地来的客人,就用米灌肠作为主食。这位客人吃到嘴里觉得味道非常美,就询问这种米灌肠是怎么做的?纳西主人是个诙谐好打趣的人,就说:“用糯米喂猪,等猪长大了杀猪取猪肠子,再蒸熟就可以了。”说得大家笑得肚子痛,不过谁也不会当真,只不过是开个玩笑而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