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微信“朋友圈”的调查结果
(2013-05-21 21:29:36)
标签:
教育 |
我通过这个公众微信做了一个小调查,问了大家两个问题:
1、你知道在微信「朋友圈」里点击自己或朋友的头像可查看其所发的历史信息吗?
A、经常看;B、有时看;
C、知道有这个功能,但很少看;
D、不知道还有这个功能。
2、你知道把“图文微信”分享到「朋友圈」是不能保留到个人所发的历史信息里吗?
E、知道,就应该这样;
F、知道,这是一个功能缺失,应该改进;
G、不知道还有这回事。
近二百位朋友给我发回了答案,这里公布一下结果。
第一题,关于“点击头像可以查看历史信息”,虽然没有操作提示,但有91.7%的调查参与者知道这一功能,说明大多数人不学就会,或者从人性的角度来说看到一张照片就会点击试试。微信把这个分享信息的历史汇总页面放置得比较深,要进入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朋友圈里点击自己或是好友的头像,二是在聊天页面或通讯录页面点击个人头像后,再点里面的「个人相册」。
即使知道可以看,实际上会看吗?调查结果显示,有三分之一强的人表示经常查看(占所有调查者比例为35.1%),排第二位的是“知道但很少看”,还有25.6%表示会偶尔看看。这里我也想问问大家是否看过自己的历史分享页面,从某种程度上说这就是你的个人首页,是他人了解你的一个窗口,同时也是你积累网络信用度的一个渠道。
第二题,关于在「朋友圈」转发“图文微信”是否保留到个人所发的历史信息,解释一下,这里所指的“图文信息”不是指别人在朋友圈里发的九张以内图片加上文字,这种“图配文”没法转发的,只有那些公众微信发出来的“有图有文”的信息才可以转发,只不过转发的文章是不能保留在历史信息页面的。没想到的是,居然有64.2%的人不知道微信是这样设计的。
在知道的人中我又设了两个选项,E表示理解和认同这种设计,F是不同意这种设计。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0%的人选了E,另外还有25.8%的人选了F,认为这是一个BUG,很多人还吐槽,说如果在朋友圈看到过的一条图文信息,过了段时间想找出来看看,即使是自己转发过,要找到也是很困难的,只能从自己朋友圈历史记录里去查找,很花费时间和流量。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我们以前做过详细教程,可保存信息到第三方应用如“印象笔记”或“微云”,如何操作可回复A8、A10和Y1查看。
以张小龙这样的产品大牛,加上微群研发团队那些顶尖技术高手,难道真是没有想到这个功能,或是为了避免资源消耗吗?我想肯定不是。在我看来,张小龙如此设计可能是为了鼓励大家多发一些真正原创的内容,哪怕是一张吃饭时所拍的食物照片,或是随口一句表达当下心情的牢骚话,对于自己或是我们的朋友来说都比转发的马云演讲来得更有价值,正是那些真实而连续的纪录所汇成的一个个瞬间,组成了我们的生命轨迹。
前面我也提到在朋友圈里分享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除了有纪录功能之外,还有社交发现以及网络信用的功能,我们可以从朋友的这些分享中找到和自己一致的兴趣点,而长期的表达也可以让朋友对自己多一分了解和相信,透明和分享正是互联网的精神。
微博正是因为有那140个字的限制才成了大多数人都用的工具,可也正是因为其强媒体属性而成为了一个个“大V”们个人表达的舞台,无限制的转发功能使微博沦为一个信息泛滥之地而渐渐失去了大家的关注。互联网精神的另一个核心就是“去中心化”,而在微信上,绝大多数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可以一点点地经营自己的这块自留地,不必靠别人的思想和成果来粉饰自己的家园,让“朋友圈”成为一个平凡、真实和清静之地。
看完了我的这些闲话,建议你到朋友圈里去选择几位朋友,点击他们的头像看看他们留下的一条条信息吧,相信你会看到更完整的那个人。
=====@付伟的轻描淡写=====
付伟,爱学习、爱分享、爱生活,希望成为一个“数字时代的学习推动者”,业余时间通过
梦想中心选址投票明天将会截止,请参与捐款的各位朋友尽快投出你的一票!回复以下文章编号可查看:
梦想/Adream
31.
32.
33.
34.
36.
41.
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