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出去那篇“你有多少微信好友?”(回复 52给我的公众微信fuweiqmdx
可查看)的文章之后,已经有不少人回复了他的好友人数给这个微信平台。我觉得样本数还不够 , 大家可以继续回复“N+好友人数”,稍后我会给大家一个统计结果。
微友们对这篇文章的反应不一,好几位说很有趣,从中也学到一些东西,还有人专门数了通讯录里王姓好友的数量比例,比如“寒武纪”回复说,“我303个好友里姓王正好22人,占比7.25”,和全国的数据完全一样。
但也有一位姓俞的微友回复:"一向觉得 其他文章挺好地。 唯独这个微信估计人数让人觉得不靠谱。还有,用什么一个一个数地思路就完全错了。 这个年代地产物绝对不是用原始方法来计数地。。。"(以上为原话,我一个字没改)
感谢这位微友提出的批评意见,我相信多一些不同观点的碰撞更能产生价值。不过我还是觉得,有些时候最原始的傻办法可能反而更靠谱。
在企业里做事情,追求的无非是两个,一是效果,二是效率。对于一些需要重复做的事情,我们既要关注做事的结果,也要关注效率,也就是过程。科技的不断进步,使那些可以自动化、流程化的事情变成了电脑上的应用程序,工具的使用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这一点也毋庸置疑。
可是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陷入了另一个误区,过于追求方法和过程的完美性,以至于在方法本身投入了过多的精力,却因为流程过长,得不到最关键的那个结果。有时候布置给员工的一些事情,到了要交活的时间却没有声音,问一下才发现,已经把这个事情无限复杂化了。
http://mmsns.qpic.cn/mmsns/UogibS0wdYhibpgBgM0IgukfmaxXlh2bPqLJ5mkdlp1doR3Tr2DMnPtQ/0
(本配图:小沈@luyang爱生活)
假设我要请一位员工帮忙统计一下上文提到的微信好友平均数,猜猜他会有可能如何完成这个任务?如果他是一位学计算机专业的实习生,他首先下意识想到的可能是,有没有办法自动抓取公众微信平台里的回复信息,花了半小时琢磨下来,发现没有这个功能。放弃编一个程序来自动导入的想法之后,想到用EXECL软件,准备把数据一个个拷贝粘贴到表格中,最后用鼠标一拉就可以搞定。可是他发现配的电脑里面没有安装这个软件,于是向技术部门寻求支持。技术部门说必须要安装去总部拿正版软件光盘,于是找同事借了车,结果过去的路上发生了一次小事故,需要找保险公司来陪。保险公司的电话打不通,结果他只好在大雨中等待…...
对于这个事来说,如果只有一百多个样本,最好的工具就是笔和纸,最多加上一个计算器,一个个数写到纸上,最多十多分钟搞定。
我举的这个例子可能过于偏激,真有这么呆板的员工吗?只要好好反思一下,我自己也干了好多类似的傻事,很多时候,本来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为了省事,却使自己陷入到泥沼当中,不仅没有达到目的,还坏了心情。
在这个一切都走向自动化、智能化的时代,适度保持一些对新科技的迟钝感也是一种能力,我们不要被复杂的新工具迷花了眼。保持清醒的洞察力,时刻把握事物的本质,就能达到真正需要的结果。
如果一直在不断地追着走路,可能得停下来想想自己的目的地,更不要忘了自己当初为什么出发。
=====@付伟的轻描淡写=====
付伟,爱学习、爱分享、爱生活,希望成为一个“数字时代的学习推动者”,业余时间通过 fuweiqmdx 这个微信公众号分享些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爱好,欢迎大家与我互动,我尽可能找时间人工回复。
文章编号已经更新,请回复“LIST”查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