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博奕培训感悟随笔 |
分类: 管理杂谈 |
上个星期我们公司安排在一个宾馆里搞内部培训,正好碰到隔壁的会议室也有一家公司在培训,好像是太平人寿在举办一个寿险产品的内部推广会,参加的人员也是他们各分公司来的营销总监们。
两个会议室其实以前是一个大的房间,只是临时用一个隔音板给隔开了,一边的声音一大,另一边就可以听到。周五早上八点半,我们两边先后开始了培训,我们这边用的是话筒,前几分钟听得很清楚,可等隔壁一开始,他们是保险公司的,上来就又是唱司歌又是鼓掌,一下子把我们的声音给影响了,不但给我们听课的人带来不舒服,也给我们的讲课老师不少的干扰。整个上午的前半段,两边都用话筒,估计多多少少影响了各自的课室效果。
课堂休息时我给老师提建议让他安排人和对面交涉一下,李老师很儒雅,淡淡地说了一句,碰到这种情况就当是天灾吧。接下来的课,他换了一种方式,连话筒也不拿了,只是离我们学员更近一些,这样好让我们听得清楚。
但对方好像并没有意识到我们老师的这种示好,可能还认为我们上课不需要用话筒了,他们于是仍然用着,所以上午的下半段我们更惨一些。还好他们没有一直唱歌,否则咱们也不要上课了。
其实这就象囚徒困境里描汇的情况,如果两边都用话筒,意味着两边都听不清楚,但如果一边用另一边不用,那不用的就会吃亏,而用的就会特别清清楚楚,其实对大家都好的策略应该是两边都不用,这样虽然听起来轻一些,但也不至少受太大的影响。我猜老师的策略是以礼服人,但如果对手根本不能体会这个良好用心,那接下来会怎么样呢,难道我们就这样被影响下去?
还好下午他们去外面活动,相安无事,但周六上午,大家又是坐在了隔壁来上课。怎么办?按我在“世界需要黑手党”里所讲的,解决囚徒困境的最后办法是引入强制约束,但指望宾馆出面来协调的可能性并不大,也麻烦,我觉得还是应该自己来解决。和人力资源部负责培训的同事商量后,在上课前来到隔壁教室,找到他们的老师,明确给他说明了情况,指出我们昨天已经主动不用话筒了,而他们用话筒却影响了我们。我同时威胁说,如果你们继续用话筒大声讲而我们如果听不清楚,就也会用话筒,这样也会影响你们的上课。
对方也是一个素质较高的人,听到这个情况,也意识到了问题。他给我解释说他们的教室比较大,有时候不得不用话筒,我一看,的确是比我们的教室面积大了不少。但考虑到昨天我们这边的示好,还是答应我尽可能不用话筒,即使用也会把话筒的声音调整到比较低的音量。
结果整个周六虽然大家同时在上课,我也能听到对面不时传来的间断的话筒声,但毕竟温柔了很多,对我们的上课也没有太大的影响。
其实双方没有从最初的声音争夺战升级为声音保卫战,进而转入反击战,反而是大家各退一步,相安无事,真的可算是双赢的结果。以博奕论的分析,两方如果仅仅从自己角度来说,最佳策略都是用话筒,因为对方用的话自己应该用合算,对方不同的话也是自己用合算,但通过一方的忍让、另一方的会意,在精神上达成了一个无形的契约,找到了对两方都有利的结果。可见,如果各参与方的素质都比较高,都言而有信,可能就不需要“黑手党”这样的角色出面了。
和囚徒困境不完全一样的是,由于两个教室的面积不一样大,学员数不一样多,因而最优解并不是双方都不用话筒,这样的话面积大的一方会觉得不合算,最后达成的“我们不用话筒,而他们间断性、低音量的用话筒”可能才是一个比较均衡的解。
上海新开了一个大型的森林公园,刚开了三天,今天去玩了一下,有关记录看誉儿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fishboy
前一篇:选基金,过去不代表未来
后一篇:上海房价:向左走,向右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