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为何古代中国不能发展出形而上哲学,为何近代不能发展出科技

标签:
历史杂谈文化 |
前言:这实在是一个庞大的问题,一直以来这个问题都在争论不休,从李约瑟难题提出到各路人马纷纷评论,我一直也在关注,但从来没得到一个系统性的回答,以及让我自己满意的答案。
回答这个问题,我知道本来就不讨好,本人能力有限,仅可认为是尝试回答吧,难免谬误之处,希望同好共同研讨指正,批判性思维中进步。
【正文问题一,为何古代中国不能诞生形而上的哲学、科技】
理由1、需求决定方案,古希腊与古中国春秋战国政治体制的不同,造成了需求的不同。
春秋战国,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诸侯制的分封国在生存压力下,需要的是纵横术、强国之术。
古希腊,公元前800年-公元前146年,城邦制的政治体制,崇尚辩论术,需要形而上的哲学
理由2:古代希腊的形而上哲学,有着几个古代文明的传承。但中国的地理位置很难有这优势。
http://s7/mw690/001eRpbWgy6Te8MGQOWd6&690
http://s12/mw690/001eRpbWgy6Te8Nggr15b&690
十字军东征的副作用,就是找回了古希腊古罗马的传承。5-11世纪,其实欧洲出现了科技和哲学的一个断层,确是在阿拉伯地区又寻找回了传承。
http://s11/mw690/001eRpbWgy6Te8Nkifg6a&690
http://s3/mw690/001eRpbWgy6Te8MmPsK12&690
古希腊最早的科学、哲学之父--泰勒斯,他的哲学思想及科学知识传承于古代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腓尼基等,从他的求学之路就可以看出来。
泰勒斯出生于古希腊繁荣的港口城市米利都,他的家庭属于奴隶主贵族阶级,据说他有希伯来人(Hebrews)或犹太人(Jew)、腓尼基人血统,所以他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泰勒斯早年也是一个商人,曾到过不少东方国家,学习了古巴比伦观测日食月食的方法和测算海上船只距离等知识,了解到英赫·希敦斯基探讨万物组成的原始思想,知道了古埃及土地丈量的方法和规则等。他还到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那里学习了数学和天文学知识。以后,他从事政治和工程活动,并研究数学和天文学,晚年研究哲学,招收学生,创立了米利都学派。
古希腊的科学与哲学并不是无中生有,虽然有独创,但还是有传承的。
古中国的地理位置,与其他文明联系起来非常困难,这不得不说是希腊地理位置的优势。
理由3:工商业是诞生科技需求的源泉,但农业帝国恰恰是抑制工商业的存在,希腊的地理原因必须发展商业。
古代中国,从春秋战国开始,各个诸侯国都是农业帝国,士农工商的地位分化就已经开始,特例的齐国大力发展商业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诸侯国,也是因为最初齐国农业基础很差造成的;其他农业强国,商人地位很低,这就抑制了商业的发展。
再看古希腊,地理位置本来农业基础就不好,发展商业才是出路。在希腊找不到肥沃的大河流域和开阔平原,连绵不绝的山岭河川将陆地隔成小块。但是,浩瀚的海域却赋予希腊先民以广阔的发展空间,这里海岸曲折,绿岛相连,港湾众多,地中海气候温和宜人,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山岭沟壑,耕地缺乏,土地贫瘠,限制了粮食的生产,人地矛盾突出。迫使希腊从事海外贸易,海外殖民和经济文化交流。正是这些原因,促成了古希腊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
理由4:到了中国大一统时代,农业帝国与商业帝国的区别就显现了。
理由5:古中国偏重实用性技术,古希腊偏重的是数学为基础的形而上科学
在这个阶段,差距并没有显现出来,古希腊的科学实用性并没有体现出来。古希腊的科学家与哲学家基本都是贵族出身,古中国的科学家也基本是士族。
但到了近代,以古希腊哲学与科学为基础的欧洲却与古中国拉开了差距
【问题二:为何近代中国不能诞生科学?】
理由1:拉开差距的开始,是大航海时代。
同样是大航海,甚至明朝的大航海还要早于欧洲,为何成为了拉开差距的开始?
http://s3/mw690/001eRpbWgy6Te8MTx1E32&690
明朝的大航海,动机是宣扬国威,并不是挣钱,说白了就是“装逼”,农业帝国的核心机制,怎么可能去航海挣钱。地处偏远的不毛之地,要人口没人口,要土地没土地,农业帝国征服来有何用?
http://s5/mw690/001eRpbWgy6Te8NaqrOe4&690
明朝的大航海,动机是宣扬国威,并不是挣钱,说白了就是“装逼”,农业帝国的核心机制,怎么可能去航海挣钱。地处偏远的不毛之地,要人口没人口,要土地没土地,农业帝国征服来有何用?
http://s5/mw690/001eRpbWgy6Te8NaqrOe4&690
欧洲大航海的动机,确是利益驱动,寻找“遍地黄金的东方”,开辟市场,获取廉价劳动力--黑奴,开辟远洋贸易,获得大量的金币。
15世纪到17世纪,欧洲的船队出现在世界各处的海洋上,寻找着新的贸易路线和贸易伙伴,以发展欧洲新生的资本主义。
西欧生产力的发展,知识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远洋航行开辟新航路准备了必要的条件。
理由2:近代欧洲找回了古代希腊的传承,古中国还在延续农业帝国的辉煌
http://s12/mw690/001eRpbWgy6Te8Nggr15b&690
十字军东征的副作用,就是找回了古希腊古罗马的传承。5-11世纪,其实欧洲出现了科技和哲学的一个断层,确是在阿拉伯地区又寻找回了传承。
http://s11/mw690/001eRpbWgy6Te8Nkifg6a&690
阿拉伯人在科学和哲学上又把古希腊的文明进行了延续。
再看中国,几乎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进行着农业帝国的延续。
理由3:中世纪的大学,其实是近代科学的摇篮,而资本主义发展带来大学的需求。
中世纪末的欧洲与中国除了商业与农业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各地的大学了。到了14世纪,欧洲已经有了40所大学,贵族们都在各个大学得到了系统的科学教育,到了文艺复兴时期诞生了一大批的科学家。
这一点是中国所没有的,中国仍然在进行着科举制度,精英都在朝着仕途发展,仍然“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欧洲教育为教会所垄断。为了培养僧职人员,教会在地方兴办僧院学校,在教区设立主教学校。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以及城市反对领主的斗争,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原有的僧院学校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从11世纪起,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公会,以及市政当局,打破教会几百年来对教育的垄断,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学校根据城市生产、交换和社会生活的需要,开设文法和计算方面的课程,培养各方面的人才。城市学校的普遍兴起,促进了城市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引起人们对古典艺术、古典哲学和研究罗马法的兴趣。这种新型学校不依靠教会,而是靠学生交纳学费维持学校的经费开支。校长和教师统由行会和市政当局共同聘任。这种新型学校在中世纪得到普遍的发展和扩大。
这样我们看出,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成了大学的兴起,也就是“资本主义发展”带来大学的需求
理由4:为何到了清朝,还是不能发展科技?因为动力核心还是农业,配套的一系列制度还是原来的东西,这个看看明治维新就明白了。
http://s3/mw690/001eRpbWgy6Te8MmPsK12&690
政治体制,一直到清朝灭亡,都没有进行改革,旧的秩序不打破怎么能换来政治体制的变革。
法律,清朝有什么动力搞这个西化的法律体系来保护新兴的资产阶级?
经济上,清朝根本没看清楚这个区别,如何搞?照猫画虎的搞一些洋务运动怎么可能成。
教育,清朝还是沿用原来的制度,即使送了少量的人留洋,又能如何?小日本实在太变态,居然搞的如此彻底,不得不服。
前一篇:中华文明纯粹性的辩驳
后一篇:中国能走出“拉美化”漩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