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寿险的潜能和策略

标签:
杂谈 |
在前文《平安寿险的三大优势及根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3b1d06701010rn2.html中,提到平安保费增速更快,收益率更高,发展更稳健,强调了他在期缴个险上的努力,也简单提到了平安在策略上的灵活多变。本文就以09年平安寿在寿险寒冬大发展的例子,详细说明其借助巨大的潜能制定策略的能力。
2009年,是寿险的低谷期,但这一年,平安的寿险规模不仅没有停滞,还出现了非常惊人的增长。以下是2009年1-9月三家寿险公司的保费对比:
http://s8/middle/43b1d067gbab8d22bfac7&690
09年平安寿险规模的增长,首先是万能险的飙升。其秘诀就是09年1-9月,平安万能险结算利率高于其他保险公司1个点。而这个点的利润,源于平安万能险做得早,积累多;同时在08年,人寿万能险利率飙升的时候,做了策略性的退让,避开了和人寿的竞争,留存了利润在09年释放:
http://s6/middle/43b1d067gbab8e5d65eb5&690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三家保险公司,人寿的发力时间非常短,而平安持续的时间非常长。确保了保单持续的热卖。而太保跟随一年定期利率。
此外,平安在万能险发力的同时,银保渠道也突然发力,在保持个险强势的同时,大力发展银保趸缴业务,银保保费收入同比大幅度增长。从而在09年寿险的冬天里,保单增速疯狂绽放。
平安长期以来注重期缴,但并不介意在某个阶段,在银保趸缴业务上发力。平安有做银保趸缴的潜能,正如同09年他有能力在不利的情况下大力推动万能险一样。平安银保趸缴这个思路,同样也体现在2011年。平安能够在11年寿险寒冬中继续增长,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一两个月疯狂做了一把银保趸缴业务。无疑,平安的银保趸缴也是极有策略的,在不影响长期战略发展期缴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银保战术的突进。这两次银保策略,一方面,有利于业绩的稳定性,另外一方面,也保证人员的稳定性,毕竟,保单的大起大落,让几十万的保险人员收入波动过大,不利于人员的留存和发展。
附:
代理人产能的提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长期的培育,需要在机制、招聘、培训等各个环节上进行投入。代理人渠道是保险公司的核心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