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诗,不喜欢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觉得无聊。总想着自己能够金戈铁马,手持一柄青龙大刀,跨下赤兔马,荡尽天下不平。
火火的心性伴随着度过高中生活,直至大二的时候,也未曾认真地规划过人生的道理该走向何方,整日里只能把燃不完的青春活力尽情地洒在球场,脱下湿透的球衣拧落一地的汗水。
大学毕业寻找工作是人生的又一个重要拐点,为了能够留在城市,学会了把自己任何一点点成绩都放大成一张一张的A4纸,订成一叠厚厚的求职简介,翻找着招聘广告,出入人才招聘会场,投出的每一份希望最终都悄无声息地散落于夜空,不带有丁点儿踪迹。也许正是从那时开启了焦躁之门,不得不对着生活蹙起眉毛。
后来渐渐有点儿明白,原有的那些以我之力,拓人间之能事,成普事之成就,做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功成名就之时兼济天下,斯为人生之所求,人生之大快,人生之大善。而事实,却无情地把一切美好地理想都变为可笑的荒唐,在现实面前所谓的人生理想是如此地浅薄,一如孔乙己排出的九枚大钱,唯有笑柄,别无他用。
社会是现实的。人在单位,彼此间谓为同志,却找不到“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的意境。人在家中,环绕皆为至亲,最难处家长里短,甚而因情伤人,入木三分,未享温情,却失港湾。往时亲朋好友,不分远近,常因身处富贵贫贱、位尊鄙卑,而亲疏立判,真正心相连、话相投、情相印者有几何?正如孟子所云:“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无他,唯有一直向上爬。人不同,境迥异,达者人履坦途处处鲜花,中者按部就班也能步步向前,难者面对悬崖无处攀爬。高低贵贱,虽同处一世,却相距如天。人即入世,不可能独善其身,面对红尘滚滚,几人又能安坐榻前,无欲无念,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一旦有比较,就会有差距。差距本来是正常的事情,是世界应有之物,但问题却在人面对差距却无法摆正心态,攥在手中的,再长却短,他人所得,再少亦多。满世界,物欲横流,暗潮涌动。全社会,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面对现实,明有制度潜有规则,行需瞻前顾后,坐则危如针毡,难觅心胸豁达一晌宽。再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其境真也,其情难也。
惟有轻叹一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