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情感杂谈 |
分类: 舌尖上的四季 |
小区门口有一家夫妻档的小店,无论蔬菜水果生鲜还是糕点饮品小吃,只要与吃沾边,几乎什么都经营,但货品小众,相当博人眼球。因此,每天都会吸引着无数邻人前去选购,也许能为晚餐增加一道特别的美味,即便是饭后遛弯,有时也会不自主地去小店转上一转,买上几样没吃过的小吃。
下午回家,这正是小店最热闹的时光。生鲜摊前停步,一种小螺似曾相识,快速搜索记忆,绝对没吃过。问过老板,原来小螺名字叫作辣螺,20块钱一斤。买上一斤,回家尝尝。
在DL,女孩子们、大姑娘还有小媳妇们饭后闲暇,尤其边看电视边爱吃一种小海鲜—波螺。鲜活的波螺洗净后放锅中加水及盐适量煮熟,用牙签或针挑出螺肉即可开吃。螺肉虽小却鲜嫩无比,一旦开吃就如同嗑瓜子般一个接一个地停不住嘴,简直欲罢不能,越吃越上瘾,不“斩尽杀绝”吃光盘,决不收兵。
波螺的种类很多,外形上看不仅大小不一,而且还有“圆腚”和“尖腚”之分,口感上则有香、辣之别,因此,被直接叫作香螺或辣螺。
盘中的辣螺个头不大,长着尖尖的尾巴,呈螺旋状,如果忽略颜色,与多年前吃过的那种小波螺几乎一模一样,那种小波螺我们当时都叫锥子波螺。
那时的锥子波螺可是真多,大街上时不时地就会传来赶海人的叫卖声。实在记不住具体是多少钱,反正很便宜就能买上一碗。赶海人,大多数是中年妇女,挑着担子,沿街叫卖,一旦有人想买,她便会放下担挑,用她的“量碗”从装满波螺的筐或桶中舀出一碗倒进你的碗中。掀开盖布的一刹那就会闻到那种熟悉的诱人的海鲜味儿,尤其看到波螺上夹杂的海菜,那股鲜香味儿就更浓了。
锥子波螺鲜嫩好吃,百吃不厌。但每每吃完,都要付出“血”的代价。由于锥子波螺尖尖的尾巴是封闭的,煮熟后,先要去掉那个尖尾巴,空气流通才能吸出螺肉。吸出螺肉时往往伴随着“哨音”,有时越是用力越吸不出来肉,越吸不出肉就越用力去吸。如果和几个玩伴一起吃,“哨音”此消彼长,很是有趣。去掉尖尾巴的办法有几种,但最普遍、最简单的就是用钥匙孔掰掉。坚硬的波螺壳尖插到钥匙孔中,需要用点力气才能掰断。往往,只吃上几个,嫩嫩的手指就会磕破皮,再掰下去就会“见红”。这个手指疼了,再换另一只,最终,还是美味战胜了疼痛,再痛也会吃完一碗波螺。这可是真正的痛并快乐着—痛快。
眼前的辣螺虽然也有尖尾巴,但此螺非彼螺,不必掰断尾巴,煮熟后直接用牙签就可以挑出螺肉。
辣螺清洗干净;
放入锅内,加盐、清水适量,大火开煮;
锅中水开,开始计时,2分钟后关火,但不要打开锅盖,继续焖煮一会儿。
辣螺煮好了,用牙签轻轻一挑就可以挑出完整螺肉,证明火候到位。螺肉比当年的锥子波螺肉要大很多,带有一股淡淡的辣味儿,很特别、很好吃,但细细品味,比起锥子波螺,似乎还是少了点鲜气。
市面上见不到锥子波螺已经有很多年了,好想再吃一次锥子波螺,“咔吧”一声掰掉“锥子”,“嘘”地一下吸出螺肉,顺势吃下去,小小的螺肉那鲜美的滋味所带来的满足、快乐,直到现在也没忘……
题图源于网络,致谢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