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美食健康杂谈 |
分类: 舌尖上的四季 |
今天(11月10日)的天气很有意思。一大早,天空中乌云密布,顿生压抑之感。但定睛细看,遥远的云端,近处的云间,竟透出久违的蓝光,那是属于天空原本的底色--湛蓝。不仅如此,大片大片的乌云赶行程般快速移动着,空中现出的蓝色块也越来越大,给人带来新的希望。
城市XG病例数仍然居高不下,被按下暂停键的区域在扩大。但愿这片YQ的阴霾只是途经城市上空,也能够像今天空中的浓云快速移除消散,将朗朗乾坤重现。
与老妈约好,今天娘俩有个“大活儿”--积酸菜。积酸菜,首先这叫法就绝对东北。曾经自以为很有学问地认为是“渍酸菜”或“腌酸菜”,尤其以为很多人将“渍”念为“ji”,其实错的是自己,积酸菜就是积酸菜。
酸菜,在东北甚至北方人的心目中绝对占据着相当的份量。爱吃酸菜,是彼此识别身份的密码,如身体里的基因,世代传承,不会改变。漫长寒冷的冬季,一道大骨头炖酸菜粉条,能给人带来无限的温暖和极大的满足。酸菜酸爽、鲜嫩、开胃,是真的好吃,清炒、火锅、炖肉、杀猪菜、炖血肠、入馅儿,怎么做都好吃,都吃不够。酸菜可不只是现代人才会吃,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老祖宗就学会吃酸菜了,这可是祖先给我们留下的一份宝贵的遗产,妥妥的非遗传承。
虽然无法与那些科技大发明相媲美,但酸菜在美食界也绝对称得上是一个重大的贡献。它不仅解决了新鲜白菜的存储难题,更意外收获了一种难得的美味。
酸菜的积法大体可分为热积和冷积两种。与大名鼎鼎的四川泡菜有异曲同工之妙,同为酸菜,由于蔬菜品种、气候、水质、做法的不同,每家都有自家专属的独特的味道。年逾八旬的老母亲积酸菜的历史长达6、70年,而我家酸菜的味道是亲朋中公认的“味儿正”、好吃。当然,老妈积酸菜的法子并非一成不变,同样经历过传统“热积”,以及后来的“冷积”,分别在方法、保存时都有着各自的短长,这位理科生一直在琢磨着酸菜好吃、简便又安全的积法。最近几年,家里积酸菜的办法基本固定下来了。
首先,要挑选一个“吉日”,坐标DL,“立冬”之后,最好就像今天这样一个日朗风清的日子。
接着,挑选大小适中,菜芯抱得不那么紧实的白菜,掰掉老帮、老叶,略微晾晒;
准备盐水,500克盐用开水稀释;
白菜放入盐水中,一点点摊开,尽量让每一层菜叶都浸泡在水中,菜心部分用一只水杯反复浇水;
待所有菜叶都浸过盐水之后,尽量使其恢复原状,控净水分,放入盆中,一棵白菜就算处理完毕;
准备一口缸,刷洗干净,确保缸内没有任何油脂,将用盐水浸泡过的白菜紧实地码放在缸内,用一块儿压缸石压紧,最后用几片同样浸泡过盐水的菜叶封住缸口,再压上压缸石。
一回到家就接到老妈的电话,原来老人家知道我要写积酸菜的“作文”,又特地嘱咐:菜入缸后的第三天要向缸里倒“凉白开”,水要没过菜;缸内缸外不能沾一点“油腥”;缸内有浮沫要随时捞出......
一一地记着老妈的嘱咐,期待着30天后诱人美味的到来......